自從空氣凈化被推向市場之后,其似乎就成為眾多企業切入家居市場的突破口。無論是傳統家電廠商,還是以小米、錘子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抑或初創公司等,都推出了旗下的空氣凈化器產品。但原本因霧霾、糟糕的空氣質量而迅速走紅的空氣凈化器,如今卻在銷量、銷售額層面雙雙被亮了“紅燈”。而作為一個受季節、環境因素影響很強的家電產品,空氣凈化器企業面對不利的市場態勢,也積極展開了“自救”。
就目前來看,空氣凈化器的迭代、煥新速度非常快,在逐漸從純粹精華的功能性產品向設計美觀、功能復雜的綜合性產品過度。也由此,目前市場中的空氣凈化器變得“千奇百怪”。甚至某些空氣凈化器廠商,還在商業模式上進行了一定的革新。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空氣凈化器的“技能樹”就點偏了呢?
銷量、銷售額雙雙暴跌,空氣凈化器觸碰天花板
毋庸置疑的是,前幾年糟糕的空氣質量,讓空氣凈化器這一產品迅速走俏。但去年卻成為這一產品的發展拐點,北方整個冬天幾乎都沒有幾天霧霾,藍天白云成為了常態。由此,空氣凈化器這一原本就具有“恐慌性質”的產品,瞬間遭遇到低谷,直到現在還一蹶不振。
據奧維云網發布的空氣凈化器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空氣凈化器市場零售額為58億元,同比下滑29.5%——創下各種家電品類在上半年的最大降幅。而據調研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6月空氣凈化器零售市場整體規模225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銷量、銷售額的雙雙暴跌,意味著空氣凈化器觸碰到了發展天花板。
事實上,空氣凈化器此前更多的是屬于剛需產品,人們購買它的驅動力主要在于應對霧霾天氣和糟糕環境。因此,相關企業也將發力重點放在了技術層面。CADR值(潔凈空氣輸出量)、CCM(累計凈化量)、濾網類別等級、能耗等級、電機質量、凈化技術等,成為企業間角力的重點。但是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僅僅從純粹凈化的角度出發去打造空氣凈化器產品儼然已落后于時代。
千奇百怪!空氣凈化器展現全新形態
既然已經確定只玩凈化不能再形成消費驅動力,那么相關企業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在保證凈化能力的同時融入更多時尚設計的元素。進而讓空氣凈化器擺脫冷冰冰的形象,變得與家居氛圍更加契合。
比如國產品牌SMASK推出的一款空氣凈化器上半部分是魚缸,下半部分能凈化空氣,由此成為了客廳角落的一道風景。
而韓國設計師Seokmin Jang的創意,也正在被相關企業所關注。他設計了一款壁掛式空氣凈化器,自帶綠植系統。這樣一來,不僅能凈化空氣,也為家中增添了更多的大自然元素。
此外,還有的企業將“沙漏”元素融入到空氣凈化器的設計中,讓其看起來多了幾分藝術氣息。而且當這款空氣凈化器工作時,沙漏中的水滴還會上下運動,更平添了幾分美感。
至于康風這家企業則另辟蹊徑,把醫用級技術用在家用空氣凈化器產品上。除了凈化空氣外,康風推出的空氣凈化器還能去除細菌病毒,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除了設計之外,空氣凈化器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遷。比如有的企業就采用了“以租代購”的模式,消費者只需支付押金和租金,就能在一定的時間中使用空氣凈化器。這樣的方式,非常適合在冬季普及。雖然沒有直接售出產品,但“以租代購”的模式顯然更具發展潛力。
沒有點偏“技能樹”,適應市場變化即為王道
看看這些空氣凈化器,是不是已經打破了你對這類型產品的固有認知?它們給人的感覺,就是整體變得“更有溫度”,更有設計感。在如今空氣凈化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些產品的出現,其實也算是注入了“新鮮血液”。對于某些消費者來說,他們也會更容易接受這樣的空氣凈化器,進而產生消費欲望。
因此,在形態上進行改變、在模式上出現變化的空氣凈化器,其實并沒有點偏“技能樹”,這只是順應市場變化的舉措而已。畢竟在競爭激烈的當下,能夠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能夠適應市場變化,才能成就“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