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試圖在荒原之上鋪設自己的賽道,賽道固然重要,但基礎設施終究是服務于上方的產品。
所以,造車跟修路同樣重要。在AI影像領域,其核心的競爭,還是來源于產品質量之間的競爭。
近日,在2018年中華放射學學術大會上,深耕AI影像的圖瑪深維正式發布了包含肺部、肝臟、乳腺與腦卒中在內的四款產品。此番發布明確了圖瑪深維五條成熟的AI產品線,可謂AI路上又一個里程碑。
圖瑪深維新品發布啟動儀式
圖瑪深維正式發布4款AI產品
2017年8月,圖瑪深維發布了第一款智能診斷產品——Discover/Lung Nodule 肺結節智能診斷系統。此次圖瑪深維厚積薄發,連續發布胸部X線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ung DR)、乳腺鉬靶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Mammo)、腦卒中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Stroke CT)、肝臟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iver CT)四款智能新品。這四款產品著眼于臨床痛點和真實需求,覆蓋疾病監測、定量分析、疾病分類、良惡性判斷、追蹤隨訪和報告生成等診斷全流程,為醫生提供精準的輔助診斷工具。
1、胸部X線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ung DR)
這款定位于胸部的AI產品用于胸腔DR圖像分析,可對15種胸部疾病進行自動檢測及定位,系統敏感度超過90%,并能夠自動判別各類病癥,準確分辨健康群體,提高醫生工作效率。同時,該產品具備良惡性風險評估功能,有效防止系統誤判發生。
2、乳腺鉬靶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Mammo)
該產品適用于分析鉬靶影像成像,能夠智能識別乳腺病變,實現病變的精準定位。同時,它對鈣化點的敏感度超過95%,對腫塊的敏感度超過90%。這一系統遵循BI-RADS指導,能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3、腦卒中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StrokeCT)
這一系統可快速檢測CT影像中的急性出血及缺血病灶,確定其位置、體積、風險性等信息,在搶救黃金時間內明確診斷及治療方案,并提供愈后評估。
4、肝臟CT智能診斷系統(σ-Discover/Liver CT)
該系統可根據CT圖像自動進行肝臟分割,智能檢測肝部病變,識別包括肝部結節、肝硬化、脂肪肝等病變的位置、體積等信息,同時擁有良惡性病變評估功能。
圖瑪深維副總裁吳崗表示,目前,圖瑪深維的四款智能新品已經在醫院試用。其他產品包括前列腺癌、骨折、糖網病等智能診斷系統均在處于研發之中。這一系列產品聚焦于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病等中國患者發病率較高的領域,并且針對中國患者進行了定制化設計。未來,圖瑪深維計劃以每年發布3-5款新品的速度,迅速實現人體多部位全流程診斷覆蓋,同時加強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拓展。
“圖瑪深維通過拓展病種,實現從放射到臨床的價值跨越,這個強大的AI輔助診療體系,將成為整個智能醫療行業的基礎設施,成為圖瑪深維及科研、基因、藥品等于一體的智能服務平臺的重要一環。”
AI企業應該把核心放在哪里?
與其他AI企業相比,圖瑪深維似乎更清晰自己的位置。
“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我們足夠靈活。我們能把精力聚焦于醫療AI于某一個點上,透析其實質,將其做到最好;也能省度時事,及時根據市場調節研發方向。”圖瑪深維CEO鐘昕談到。
“所以,我們同阿里健康合作,通過其一流的云技術來鋪設我們的產品;我們同GE合作,實現人工智能與傳統影像設備的結合;我們同醫院合作,以最優質最廣泛的數據來哺育我們的算法……使AI產品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這是我們的追求。”
另一方面,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圖瑪深維對AI產品在應用場景中的定位有深刻認識。吳崗運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將醫生比作檢察院,將AI比作公安。公安抓捕疑犯后只能將其定義為犯罪嫌疑人,而最終仍需要由檢察院根據證據來定奪案件的結果。AI輔助診斷也是如此,以肺結節良惡性的判別為例,大部分AI產品的判別準確率對于不容樂觀,所以最終的影像診斷結果,仍需交由醫生定奪。
三大優勢助力圖瑪深維
由此思維作為指引,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圖瑪深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
此次圖瑪深維發布的新品采用了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方法,包括基于三維卷積的深度對抗生成網絡和通用模型訓練等,通過從多種數據中提取可共享的信息,將同一個網絡模型同時使用在多個應用中,大大地提高了模型訓練和運算的效率,有效地解決了醫療數據類別之間的不平衡和數據標注不完整的困境,以前沿技術奠定先發優勢。以肺結節產品為例,圖瑪深維AI對于3-4毫米結節檢查率達97.92%;良惡性診斷臨床符合率超過90%;假陽性低至2.8FP/S,已是行業頂尖水準。
在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勝勢的同時,圖瑪深維成為GE醫療、英偉達、阿里健康、聯眾、影思等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在產品研發和落地等各個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智能醫療健康、快速發展。
圖瑪深維與GE的合作也許是AI商業模式的縮影。長期以來,傳統醫療設備銷售依然是巨頭們重要的收入來源,如今進入互聯網時代,搭載人工智能組件已成大勢所趨。然而,大企業單獨成立部門研發AI產品,其投入與效益顯然不對等。
而如今基層醫療人才缺乏,醫療水平底下,搭載AI的傳統醫療設備(如CT、核磁共振)存在極大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偏遠地區的醫院及體檢機構,該產品將極大地提高基層醫生的閱片及診斷水平。
圖瑪與GE這一“軟件+硬件”的合作可以使雙方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GE可由此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以較低的支出換取硬件的賦能;圖瑪也可借助GE的硬件設備加快人工智能產品的落地。
深度合作是AI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要想服務于醫療,僅僅靠技術研發遠遠不夠,企業必須要深刻的理解醫生的工作量有多大?它的流程是什么?在整個流程中,醫生需要企業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解決。鐘昕告訴動脈網記者:“一開始醫生會對我們的產品提出改進的想法,但正是因為醫生們的坦誠,讓我們不斷調整改進產品,如今,公司的產品已經讓醫生們的滿意度越來越高,因為從某種意義上,這是我們與醫生們共同打造的產品。”
時至今日,AI的精準度逐漸趨向一致,而AI產品的營銷也將逐漸被提上議程。如今,圖瑪深維已經將肺結節智能診斷產品鋪設至全國兩百余家醫院,部分醫院的使用率達到了100%。
“以現在的開發速度來看,未來每家企業大致可以覆蓋10-20個病種,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到廣泛而精通。在未來,市場可能逐漸開始區分,每一家頭部企業都會找到自己的場景。”鐘昕在采訪中談到,“圖瑪深維也是如此,去年只有放射科用我們的產品,如今胸外科、內科等醫生也成了圖瑪深維的用戶。如今我們已有五條成熟的產品線,未來每年大概會開發3-5條新的產品線,我們將從中篩選出最適合的場景,并將其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