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成為過去,回顧這一整年里的手機業界,有的公司成功上市,有的公司申請破產,有的銷量過2億,有的下架全線產品。不僅是全行業的資本寒冬,手機業內的大洗牌已經開始了。
以近兩年的趨勢“全面屏”手機形式發展來看,上半年可以總結為劉海屏爆發,下半年可以總結為全面屏開花。隨著前年iPhone X的發布,國產手機也都相繼的推出了各自“蓄謀已久”的劉海屏手機。與此同時vivo X21也帶來了全面屏手機的關鍵技術-屏下指紋識別,并且在不久的之后就量產了當時的“概念全面屏手機”vivo NEX,驚艷了整個手機業界,隨后兄弟廠商OPPO也宣布Find系列回歸,集美感與科技集一身的Find X正式發布。
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全面屏手機的發布,而是像錘科吳德州說的那樣,下半年都會是類似于堅果R1那樣的水滴屏。正如所說的那樣,下半年各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水滴屏。直到努比亞X雙屏手機的發布,陸陸續續的各種滑屏、雙屏、開孔屏等方案全面屏就來了。但距離理想中的全面屏都還差了那么一點火候,所以今年的全面屏發展將會繼續延續下去。
2018年的手機變化基本上是屏幕形態的變化,各種各樣的異形屏避開了前幾年手機外形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但要說到體驗上的創新,可能還真沒有屏占比的創新占比高。所以今年手機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更新變動,而手機廠商們的變動可就大了。
去年的4月份,美國商務部對 中興 通訊下達了一項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消息一經推出,迅速攪動了資本和輿論市場,要知道中興通訊主要有三大主營業務,基站、光通信以及手機業務,而這其中,每一項業務都需要一個非常關鍵的部件:芯片,認識到芯片是不僅中興的最大軟肋,更是國內真個行業內最大的痛點。
真要說的話,不管是軟件基礎還是一些關鍵的硬件,做手機就像是資源的整合。而國內著名的“資源整合商” 小米 ,卻在去年的7月份正式敲鐘上市,雖然是去年最為重磅的科技股IPO,雖然雷軍在上市錢大談著“讓利”,但是跌破發行價的事實,和目前還虧損20%左右的現實,繼續另投資者傷痛不已。
有跌就有漲,去年8月份, 蘋果 市值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破1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而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公司還是2007年的中石油。雖然都在吐槽iPhone X的丑、貴、信號不好,但架不住庫克的帶領下就是產品賣得好。當然了好景不長,兩個月后的最高點市值后,便開始暴跌,截止到現在已經蒸發了2000多億美元。
能有如此大數據支撐的除了蘋果之外,還有 華為 。上個月,華為宣布今年的出貨量突破兩億臺,已經超過了蘋果,并且與三星之間的差距也很小。余承東之前放下的狠話,正在一一變成現實,在全球手機市場陷入低迷之時,華為卻不降反增,連連傳出捷報,年年突破新高,國產老大哥的位子華為穩占了。
不過反觀一些小廠商可能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去年年底, 錘子科技 在發布了非手機類的產品之后,頻頻傳出來欠債巨額、內部結構不協調等問題,先是大部分產品在線上顯示無貨,接下來是羅永浩卸任錘子科技法人,最嚴重的是有部分供應商開始在錘科總部樓下拉橫幅了,法院也凍結了錘科賬戶上僅剩的450萬資產。雖然年年都“被倒閉”,但今年錘子科技和羅永浩能不能走出困境,還真的不好說。
如果說像錘子科技這樣的小公司困境,是行業趨向集中化,大洗牌所致,那么 金立 的倒閉完全是咎由自取。千年年底就有傳出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賭博輸掉幾億的消息,雖然被官方否認,但去年的金立是真的缺錢了。供應商討債,公司裁員,工廠產線關閉等事件,都在訴說著金立資金流的崩斷。12月中,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清算,負債202.53億元。
最后。手機更新迭代頻率高、速度快,而下半場對決,對新技術的要求可以說是剛需,再也不會有專門靠走量的千元機作為主力,就能活得很好的情況發生了。今年,手機格局將進一步的集中化,華米OV這些一線廠商將繼續刀光劍影,二線廠商同樣尋找求生之路。
“三足鼎立”的局面會不會被打破?全面屏的形態將會如何發展?錘子科技等小廠將何去何從?面對國產手機的步步緊逼,老二哥蘋果將如何做出反擊?老大哥三星還可能會翻身嗎?2019年,我們繼續關注,同時秉承著公正認真的態度, 點述 將繼續為大家帶來客觀有料盡可能第一手的新機測評和行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