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亞馬遜不斷利用基于AI語音助手Alexa研發的智能家居產品攻城略地,谷歌基本已將自己的AI能力全部整合進產品,每年都要發布數款AI產品。國內,百度不到一年時間內發布四次智能產品。不難發現,AI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風口”,開發搭載AI技術產品、形成生態聯動已經是各大科技巨頭發展戰略的優先級。
未來,AI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認為,人們應把AI看成是用來增強人類能力的智能。無論是自動駕駛領域、智能家居領域,還是智慧安防領域,都需要AI承擔“中樞和大腦”功能,才能真正擁有“智商”。
AI結合場景點燃創新革命
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將人工智能劃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雖然屬于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沒有意識,但在與傳統產業及特定場景的結合中,AI仍有巨大的發揮空間。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認為,雖然AI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在特定場景下將其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發揮出難以想象的爆發力。
目前,無數科技企業先后將語言和圖像理解、機器視覺、神經網絡、智能控制、機器人學、遺傳編程等AI技術,應用在教育、醫療、無人駕駛、電商零售、金融、家居等多個垂直領域內的眾多場景中。當AI和傳統產業相結合,將爆發遠超乎我們想象的效率革命,事實上,也只有和傳統產業相融合,才能帶來顛覆性的應用和創新。
可以說,AI正在同各個行業產生“化學反應”,未來,人工智能將賦能傳統產業,實現萬物有靈。將單個分拆出來的AI技術或許無法通過圖靈測驗,其智商也無法同6歲的兒童相比。因此,唯有把AI運用到適當場景中,才會引發了一場場前所未有的創新革命。
AI升級主動助手點燃效率革命
工業時代,機器對于人而言只是被動的工具。智能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機器由被動工具開始向主動助手進行轉變。這不僅讓“機器”擺脫了需要人工干預的使用局限,也讓人們在工作效率上大大超出前者。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對傳統產業的重新定義和升級,這種重新定義和升級正在多個領域悄然發生。
AI+產品帶來了1+1>2的變化。智能化后的“錄音筆”,不僅能在中文語境下將講演內容實時轉寫成文字,還支持外語語境下的中英實時互譯。事實上,小小的“智能錄音筆”只是AI融入傳統行業應用的一個小案例,類似的案例還不斷在各行業內發生,一場AI+的驅動技術革命正在悄無聲息地爆發。
諸王之戰下的AI戰國時期
IDC發布的《2018-2019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中顯示,2022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未來五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59%,將形成一個新的千億人民幣規模的產業生態。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AI大戰中,繼谷歌、百度、華為、??档染揞^企業后,蘇寧、強生、平安等國內其他產業巨頭也紛紛宣布進軍AI領域。在此領域精心布局的既不乏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又有芯片廠商與互聯網公司虎視眈眈,可謂是千帆競發。
AI的熱潮讓人力和技術資源越來越貴,成本的不斷高漲使行業變得越來越擁擠,淘汰不斷加速。對于企業而言,研究AI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算法團隊的人力支持,高昂的研發成本將使競爭力弱、資金實力弱的企業處境愈發艱難。
事實上,就目前情況來看,該領域的“戰國時期”還將長期存在。各大科技巨頭現在研發產品多是為了爭奪入口,無法打造用戶的“硬需求”。從用戶體驗和感知來看,產品能綁定的服務較少,深入溝通無法實現,真正優質的用戶體驗還無法實現,這些都是現階段AI巨頭們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