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飛控、導航、信息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在我們視野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從農業植保到國土測繪、從交通管理到電力巡檢、從影視娛樂到消防救援......無人機的應用幾乎滲透到了我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無人機在這些領域的應用,一方面帶來了對人工勞動力的解放,促進了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但另一方面也衍伸出了“傷人”、“擾航”、“隱私泄露”等不少的問題,給社會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據了解,其中大部分問題的產生,主要源自于人們的擅自“黑飛”,這讓無人機的監管飽受重視。為了應對“黑飛”現象,我國在完善和制定相關管控法律的同時,也在增強對飛手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希望從根源上杜絕無人機“黑飛”情況的持續發生。
不過,不管是法律制定還是人才建設,都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面對氣焰猖獗的“黑飛”現象,要想在短期內維護飛行空域的安全與寧靜,或許還得依靠管理部門不斷對“黑飛”無人機進行捕捉、攔截和打擊。
那么長期以來,我們都嘗試和應用過哪些制止手段呢?眾多手段在又有哪些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哪些是腦洞大開的手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手段一:老鷹抓小機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個針對無人機“黑飛”的方法,都會感到又驚奇又好笑,筆者初次了解到的時候也是感到不可思議,但其實,這個方法也是有它的可行性和獨特優勢的。
2016年的時候,法國最早提出并應用這個方法捕捉“黑飛”的無人機,他們發現訓練過的老鷹能在數千米外準確識別出無人機,并用爪子將其成功捕獲。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有效打擊“黑飛”無人機,還能最小化的減少捕捉行動對無人機和民眾的傷害,就像訓練警犬參與追捕行動一樣,實用、簡單又安全。
手段二:直接用網捕
沒錯,我說的用網捕,就是直接用那種普通的漁網將無人機網下來的意思。這雖然是一種捉麻雀的方法,但用在無人機“黑飛”問題上同樣適用。只不過,在用柔性網捕捉無人機的時候通常需要另一臺進行操作,也就是“用無人機捕捉無人機”。
法國從2015年開始便試驗這種攔截方式。測試中,法國當局在“無人機攔截者”MP200無人機下掛一張網,套住無人機后,堅韌的網格可以有效破壞無人機螺旋槳的工作,導致無人機無法繼續飛行,從而實施攔截。
手段三:切斷控制權
該種方法不再像前兩種一樣借助物理手段制止,這里應用到的更多是科學。無人機飛行一般都是由飛手用遙控器控制的,因此只要利用科學手段切斷飛手與無人機間的聯系,也能成功阻止“黑飛”現象。
這種方法最早由英國采用,它們研發出了一套由光學干擾器、屏蔽系統和快速部署模塊組成的反無人防御系統,利用雷達和光學儀器準確定位無人機,然后通過發射定向大功率干擾射頻,切斷無人機和遙控設備之間的通訊,致使無人機無法自主飛行,導致墜毀、迫降或者返航。
手段四:奪取控制權
比利用干擾器切斷控制權制止無人機“黑飛”更高明的,是通過類似“黑客”技術來奪取無人機控制權,從而隨心所欲的對“黑飛”無人機進行處理。
在意大利,一個叫芬梅卡尼卡的公司就曾研制出某個叫“獵鷹盾”的無人系統,該系統能夠利用攝像機、雷達和先進的電子設備來監控無人機接收和傳輸的信號,從而對其進行追蹤并確定類型。一旦目標被確定為對公共安全或私人構成威脅,“獵鷹盾”就會利用機密技術控制這架無人機。
手段五:暴力性摧毀
相比于前面四種手段,這一種手段無疑具危險性。暴力性摧毀手段具體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用電子槍打下來、用無人機撞下來、用激光武器炸毀等等,這些手段往往多見于軍事領域之中。
比如,歐洲導彈集團就把激光武器看做是對抗微小型無人機的較好方式,而德國2015年也在境內完成了用激光擊落迷你無人機的測試,同時,以色列宇航公司也曾研制出一種“自殺無人機”,攜帶相關武器和攝像機用以摧毀其它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