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的不斷升級,無人駕駛汽車成為汽車產業變革的一大趨勢。近年來,不少國家已經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
按照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定義,自動駕駛技術可分為1到5級。第1級(L1)是以人為主,提供一項以上的駕駛支援功能;第2級(L2)為部分自動輔助駕駛,可以實現自動轉向、自動加減速等,但駕駛者仍要隨時監控周邊的環境;第3級(L3)為有條件自動化駕駛,從這一階段開始轉向以車輛為主,駕駛員只提供適當操作;第4級(L4)為高度自動化駕駛,在限定的條件下可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第5級(L5)為完全自動駕駛即是無人駕駛。
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在售的所有量產車仍處于第2級L2及以下,也就是依靠ADAS(高級駕駛輔助)技術,例如ACC(自適應巡航系統)、AEB(緊急制動剎車系統)以及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
目前,隨著主要車企及科技公司不斷推出新的自動駕駛技術,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制定自動駕駛普及路線圖,放寬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法律法規,主要集中在道路測試和規劃、駕駛分級、汽車制造等方面。
全球無人駕駛汽車行業中,美國屬于領先地位;在亞洲范圍內,新加坡的進度較為領先。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眾多互聯網企業和整車廠也紛紛在無人駕駛領域重點發力。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企業有三類,第一類是傳統車企或汽車零部件廠商,包括通用汽車、寶馬、奧迪、上汽、長安等廠商;第二類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包括華為、谷歌、百度、優步、滴滴等;第三類是創業型科技公司,包括Navya、Aurora Innovation、特斯拉、小馬智行等等。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無人駕駛的產業進程將呈現出明顯加速與百花齊放的狀態。
我國智能駕駛市場現狀
無人駕駛技術是一個涉及人工智能、傳感技術、地圖技術以及計算機等諸多前沿科技的綜合技術。其中,智能駕駛作為無人駕駛的鋪墊,也可以說是無人駕駛的工具。在無人駕駛到來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智能駕駛的發展規模和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截止至2017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增長至681億元,同比增長39%。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達到89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1.1%左右。
2014-2018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達到1137億元。2022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并預測在2023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415億元左右,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0.72%。
2019-2023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