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暨公司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堅持不懈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全力向能源電力科技制高點進軍,加快打造能源互聯網科技創新高地。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面落實公司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各項舉措,搶抓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融合發展機遇,深化機制改革,加強開放合作,堅持自主可控,推動信息通信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為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深化機制改革
持續釋放信息通信科技創新活力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以貫徹落實公司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探索科技管理改革,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模式和科研運行機制,激發全員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提速增效。
深化實施兩級協同研發,構建技術、產品、業務和商業模式集成一體化創新體系,推動資金、人才、實驗資源等創新要素集聚和優化配置。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發展規劃、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業務培育、市場推廣各環節有機銜接。改進科研項目管理,精簡科研過程常規性檢查和材料報送,賦予科技項目負責人技術路線決策、研發團隊組建、經費使用等自主權。創新自有資金研發費使用,根據項目性質靈活設置經費科目比例,建立科研項目、實驗室物資采購綠色通道。加大科研人才激勵力度,高精尖人才、重大科研貢獻獎勵不設上限,鼓勵各單位加強科研創新,獲取掌握核心技術、核心資源、價值貢獻突出的專家人才。研究實行虛擬分紅權、股權等激勵方式,吸引技術人才。
加強開放合作
多方凝聚信息通信科技創新合力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積極踐行公司構建能源電力創新共同體的部署,加強與知名互聯網企業、高科技企業、金融企業、制造企業及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合作,廣泛吸納和應用先進成果,與公司總部、省級電力公司密切溝通,貼近現實需求搞創新、搞建設。
以發起成立泛在電力物聯網產業生態聯盟等合作組織為依托,遴選戰略合作伙伴,在芯片裝置、網絡連接、平臺研發、應用建設、技術攻關、安全防護6個層面開展合作。目前,與華為公司共同推動企業級云平臺、無線專網、智能終端研發應用;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聯合推進面向能源電力領域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與普天公司設立聯合創新中心,協同開展電力無線專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與昆明理工大學共建區塊鏈實驗室,開展能源互聯網及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與韻達快遞、陜汽新能源等聯合開展面向綠色城市配送物流的綜合能源服務與運營。
開放共享北斗、電力線通信、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實驗室、研發平臺等創新資源,面向社會設立開放創新研究課題,廣泛吸引凝聚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外部科研力量,以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形成創新合力。積極導入眾創、眾包等“雙創”模式,整合吸納社會創新資源,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借助公司海外研究院平臺,對接信息通信領域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和產業創新組織,積極參與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培育重大原創性成果。
堅持自主可控
切實增強信息通信科技創新實力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緊扣“兩網”創新需求,突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主攻方向,立足產業新經濟增長點培育,加大“云網邊端芯”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打造自主可控產品體系,提升信息通信科技創新實力。
目前在芯片及終端、網絡、平臺、應用、安全、運行維護等領域取得一批領先成果,累計擁有專利1000余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500余項,主持(或參編)國際/國家/行業/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近30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充分發揮能源互聯網智能終端核心芯片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電網地理信息服務中心等重點實驗室的自主創新平臺作用,積極承擔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攻關任務,瞄準“卡脖子”問題,加強戰略技術儲備和研發布局,推動核心產品自主替代,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信息技術領域,重點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企業中臺、智慧物聯管理平臺、位置服務、區塊鏈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產品研發。在通信技術領域,重點深化量子保密通信、新一代通信系統及設備、電力無線專網、高速電力線載波通信、5G網絡切片應用、北斗精準位置服務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在芯片技術領域,突破低功耗嵌入式CPU內核、電力高速無線本地通信等智能芯片關鍵技術,開發系列“國網芯”產品,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重點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電力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及應用技術等方面開展深度研究。在智能裝備技術領域,重點從智能機器人、邊緣物聯代理裝置、智能配變終端、檢測裝備和北斗裝備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和產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