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5G趨勢愈演愈烈,運營商、手機廠商、芯片廠商等都在不斷的推出各種5G產品,來搶占市場。其中以5G芯片最受大家關注,因為5G芯片是所有的5G設備不可或缺的。
基帶玩家不斷更迭
通常而言,一個手機芯片主要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分別是應用處理器芯片 AP和基帶芯片 BP。前者主要是用于處理手機內的各種應用、數據運算等,而后者則主要用于實現手機的電話和數據上網功能,日常提及的4G、5G網絡都和基帶芯片相關。
在蘋果開發布會時,經常能夠聽到某新品搭載了A系列的處理器,實際上,A系列處理器就是AP。但是如果沒有基帶芯片,手機基本就成為了一個單機設備,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基帶芯片的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也大,從開始研發到一次流片動輒百萬美元為單位,同時,該領域競爭激烈,成品稍晚一步就可能會陷入步步皆輸的境地。
回顧基帶芯片的發展史,可以發現無論是從2G到3G,還是3G到4G的演進中,頭部玩家都在發生變化。比如在3G時代,主要的基帶芯片廠商包括高通、博通、英飛凌、德州儀器、Marvell、飛思卡爾、聯發科等;而到了4G時代,則變成了高通、華為、英特爾、三星、聯發科等,只有高通和聯發科延續了下來。
高通之所以能夠在基帶芯片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優勢,主要得益于其在3G時代積累的專利組合。比如某款智能手機要想實現全網通,就必須兼容多個網絡下的不同模式,包括2G的GSM,3G的TD-SCDMA、CDMA、WCDMA,以及4G的TD-LTE、FDD-LTE共計6種。
而其中的CDMA核心專利絕大多數都掌握在高通和威睿電通兩家公司手中,這意味著,只要手機廠商要實現全網通,就需要向這兩家公司支付專利費。2014年,聯發科和威睿電通達成合作,獲得了CDMA授權;2015年,英特爾則通過收購威睿電通獲得了CDMA技術。這也使英特爾、聯發科的基帶芯片都能實現全網通。
高通在3G網絡時奠定的優勢,讓它在隨后的技術演進中,始終保持了領先。相關專業人士指出,“當別人做好3G時,高通已經開始做4G,別人做4G時,高通又開始做5G。即便基帶芯片產品上的差距縮小了,但高通已經在天線、濾波器等其他技術領域又建立了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在已經發布的5G手機產品中,除了華為,使用的都是高通的基帶芯片。
海思全力沖擊高通高端市場
9月6日,華為在活動中,面向全球推出華為最新一代旗艦芯片麒麟990系列,包括麒麟990和麒麟990 5G兩款芯片。其中,麒麟990 5G是全球首款旗艦5G SoC芯片,在5G商用元年率先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卓越的5G聯接體驗。同時,為滿足5G時代用戶對卓越體驗的追求,麒麟990 5G在性能與能效、AI智慧算力及ISP拍攝能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打造手機體驗新標桿。麒麟990系列芯片將在華為Mate30系列首發搭載。該款產品并于9月19日在德國慕尼黑全球發布。
除了麒麟990外,華為官方在之前一場活動的幻燈片中還出現名為麒麟985的芯片,其會繼續搭配巴龍5000基帶。隨后有產業鏈透露,華為正在借著強大的5G技術儲備對高通高端移動處理器發起沖擊。
爆料中還提到,麒麟985和麒麟990將會是兩款不同的芯片,而區別上華為會這樣處理器,前者不集成5G基帶,同時也不會使用最新的7nm+工藝,提高主頻讓性能比麒麟980高,后者集成5G基帶,并且使用臺積電最新工藝,并且還會換上最新的達芬奇為核心架構,這可以大大提升處理器的AI能力,變得更加智能。
華為和高通,它們的5G基帶哪個更好?
據悉,可能在前期高通的5G技術發展會更穩定,然而我們現在舉幾個例子就能知道,華為在5G方面和高通相比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優勢。
巴龍5000基帶。在2019年1月24日,華為發布了多模終端巴龍5000基帶:
巴龍5000的5G峰值下載速度,在Sub 6Ghz頻段,下載速度可以達到4.6Gbps。在mmWave毫米波可以達到6.5Gbps的下載速度。同時支持SA和NSA組網,也就是說在不同的階段可以適用于不同的運營商。
支持多模,2-5G都可以適配。
如果說巴龍5000基帶,帶來了全新的基帶特色,那么麒麟990 5G版本就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5G芯片。
他使用業界最先進的7nm+EUV工藝制成程,并且直接集成了5G SoC,板級的面積最大,降低了36%。在這里芯片中,5G下行峰值達到了2.3Gbps,上行峰值速率達到了1.25Gbps。
5G基帶到5G芯片,至少目前的驍龍,還沒有發布5G芯片,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5G技術方面,驍龍確實已經慢慢被華為趕超,所以華為高管才會說5g的技術比世界領先1-2年。
然而,這并不是讓我們感覺到它5G的能力,真正讓我感覺到華為“高人一等”,是任正非說可以將5G技術進行向西方國家進行出售,這種大格局是高通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