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是關乎生命的大事,人工智能還能更深入的進入醫療領域嗎?
(1)感覺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比較難叩開的大門,ICU是之一。人工智能在ICU的應用,起初,它能夠根據病人的身體數據預測死亡時間,也就是這個功能唯一有效的作用,是方便了醫院緊張的ICU病房的排隊事宜。
(2)雖然如此,但ICU更需要人工智能。對ICU病人而言,因病情較重且多不具備明顯的意識,因此準確的給藥劑量顯得極為重要。而在所有的ICU常見藥物當中,止痛藥又是重要的一劑。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住進ICU的病人,往往伴隨著大手術的進行。然而ICU的止痛劑使用,卻又是一和非常復雜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患者反饋自己的疼痛強度,用以調整藥物的劑量。
但ICU的患者往往又伴隨著意識的昏迷,因此反饋困難。這造成的后果是,給藥過量很容易導致患者成癮,而用量不足則又無法達到預期的鎮痛效果,更能增加病人的痛苦;嚴重的話,還很容易引發疼痛致死。
(3)對常人而言,所謂看病,最重要的就是醫生診療的過程,臨床診斷、對癥下藥,最后藥到病除。其實人工智能在上述范圍內的醫療領域已經有了很深的應用,但患者看不見、感覺不到,自然感覺人工智能在醫療上沒起作用。所以,人工智能在向醫療領域滲透的過程中,可以去走這樣的路:以關系生死的急救為入口,結合可以量化的具體醫療操作,盡可能減少醫療誤差。在此基礎上實現整個醫療行業的智能化。
(4)在大健康時代人工智能的應用。
①軟件上,建立數據庫。首先,對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建立它的健康數據。以便醫生進行隨時隨地分析,這個有戰略級的項目已經出臺“慢病防治工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醫務人員,尤其是公立醫院的人員是否跟得上時代步伐,進行相應的思維升級呢?其次,公民的健康數據如何管控問題。如擁有這些健康數據的機構或者個人如何進行妥善保管,防止進一步外泄的可能性。
那么應該進行以下處理:假設是人或機構引起數據外泄,那么應該根據后果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假設是人工智能設備技術其自身引起的,那么可學歐盟出臺《機器道德法》對其進行懲戒與處理等,當然這時人工智能機器也是作為一個有行為能力的行為主體來對待的。
②在硬件上,進行相應升級。對可穿戴設備進行相應的升級,以逐步精準有效反映人體健康數據,并與醫療數據庫進行無縫連接,實現個人與專業機構的有效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