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醫療資源失衡的愈發嚴重,國家和行業開始積極探索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而在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數次大戰中,他們敏銳發現了AI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廣闊價值。
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綱領性的文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著重指出要推廣和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與新手段,建立快速的智能醫療體系。同時2018年,廣東省等多個省市也陸續發布了“人工智能+醫療”的相關政策,推動AI醫療的加速普及與發展。
基于此,不少企業和資本紛紛看到了AI醫療的巨大紅利,他們懷著“發現新大陸”的心情將AI引入醫療市場,不斷研發AI醫療產品和設備,不斷增加AI研發資本與投入,不斷賦能AI在醫療領域的深遠應用,開啟了一個全新而火熱的市場。截至目前,由于在互聯網和人口方面的巨大潛力,以及應用端的顯著優勢,我國AI醫療已經具備了龐大的大數據資源和廣闊市場增長空間,AI醫療領域的整體發展逐漸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有了趕超頭名之勢。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而既然說到了AI醫療的發展前景,便不得不說AI在醫療領域落地的價值與意義。其實除了政策助推了AI醫療的火熱發展外,AI在醫療應用中所體現出的多方面具體價值,也加速了AI醫療商用前景的擴大和增長。
作為新一代變革時代與社會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對醫療領域的改造可謂十分顯著。比如以在眼科方面的應用為例,人工智能不僅能夠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前期篩查、快速識別,同時通過在分析和歸納數據之后,還能夠利用可穿戴設備進行監測和后期干預,這讓眼病治療變得更加簡單、快捷和高效。
此外在醫療影像方面,人工智能也展現出強大威力。諸如騰訊智能影像輔助系統產品的出現,不僅大大減小了影像科醫生的工作壓力,同時也有效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對醫療影像行業和工作者來說都裨益不少。總而言之,一直以來我國始終面臨著匱乏的醫療供給與旺盛醫療消費間的巨大矛盾,而人工智能借助大數據進軍醫療之后,通過在影像識別、輔助診斷、病理分析、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不同細分領域的價值發揮,無疑實現了對傳統醫療的提效賦能。
當然,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也并非順風順水,市場前景雖然很大但“錢”景卻并不理想。眾所周知,AI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都異常燒錢,目前不少AI企業“砸鍋賣鐵”研發出各自產品,但卻面臨各種市場亂象而獲利困難。未來,AI醫療發展要想兼具前景和“錢”景,可能還需從以下三方面做出調整:
首先是加速AI醫療數據開放和生態建設。海量醫療大數據是AI醫療發展的基礎與“糧食”,而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存在嚴重數據整理、歸屬和開放不規范、不完善等問題,醫療數據間的交流與共享也不全面,“數據孤島”現象十分突出。基于此,加速數據開放和生態建設刻不容緩。
其次是完善AI醫療標準規范與倫理道德。對于當前AI醫療產品盈利難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標準和倫理體系的缺失,導致產品適用性、實用性和質量有所不足。鑒于此,加快標準建設和道德規范十分重要。而2018年,《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發布,AI醫療設備規定需申辦許可證,無疑是規范的開始。
最后是加快AI醫療領域人才培育和養成。AI醫療產品為何缺乏買單動力,缺乏專業人士應用和相關人士普及是原因之一。因此,國家和行業加快人才體系建設,為商用發展培育更多應用、傳播和維護方面的人才,將推動行業規模化、商用化發展的加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