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卡車等詞匯,想必人們都耳熟能詳。而提到無人駕駛農機,很多人都一臉茫然、不明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下無人駕駛農機的相關動態。
據國內媒體報道,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11月25日在揚州市廣陵區沙頭鎮通過現場測試,今年將正式應用于小麥生產。據了解,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在田間,可以實現自動轉彎和調頭,自動
后退對行,一次旋耕深度可達22公分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該作業機施肥均衡、播種帶度和播種深度一致。 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現場測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在無人駕駛農機研制方面所取得的新進展。而無人駕駛農機的推廣應用,也屬于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此外,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的有序推進,也為我國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能量。
《“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數字農業建設試點總體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均提及智慧農業。在政策引導下,我國各地圍繞智能控制、衛星導航定位、物聯網、大數據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積極進行了多層次的探索。截至目前,在畜禽智慧養殖、大田精準作業、設施農業智慧管理等方面,已有典型案例出現。
2019年,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在河南、海南、江蘇、重慶等多個省區展開,重點解決無人農業設備的關鍵和基礎問題。各地大力探索通過建立全國無人農機合作聯社、采取農機共享、建立農業資源信息共享云平臺等方式,創新我國農業生產、監管的新模式。
那么,市面上出現的無人駕駛農機有哪幾類呢?在多種無人駕駛農機中,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駕駛打漿平地機、無人駕駛側深施肥撒藥高速插秧機、無人駕駛噴霧機等廣為人知。這些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人力的依賴,耕種、施肥的效率得以提升。
無人駕駛農機可用于旋耕、起壟、翻地、耙地、播種、噴藥、收割等作業領域。與此同時,無人農機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正使農機產業、農民生活、農業發展發生巨大變化。在對農機作業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的確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5G 技術的日趨成熟,為無人駕駛農機的應用、農業智能裝備發揮作用提供著有力支撐。通過將各種的智能化農機設備和農業相結合,在田間地頭布置各種監控或者傳感器設備,就可以將收集到的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整合分析后反饋給各個機器,從而確保安全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例如,無人駕駛播種機可實時向管理員提供障礙物數據,并且重新確定路徑。
此外,物聯網、大數據、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有效帶動我國農業技術向著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智能農業成套裝備作業機械,將在稻農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植保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也有望在農業播種、收獲等環節“大展拳腳”,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