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電子商務與互聯網大潮浮現,全球互聯網用戶總數僅1.96億。10年前,移動互聯網的基本格局、規律和方向逐漸變得清晰,隨之而來的是平臺經濟的興起。2019年,我們再一次站在了下一個十年的路口。未來的ICT產業將如何發展?又將帶來哪些變化?
2019年12月2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召開“2020年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剖析了2019年ICT及融合領域發展熱點問題,展望ICT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余曉暉
趨勢一:5G時代起航,開辟數字化轉型新空間
未來五年,將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品質優良的5G基礎設施。預計到2024年,全球5G用戶會達到12億,中國會達到7億。可能帶來的直接累計達到兩萬億、間接經濟產出增加值達到六萬億。
5G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當把5G賦能于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時候,5G將改變社會,它可以真正地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樣的變革更多的會發生在未來五年之內。當前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跡象,雖然是非常的初期,但是也給了產業非常大的鼓舞,它展現的是5G有可能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展現出來的潛能,這個時代已經開啟了。
趨勢二:信息網絡重構,夯實數字經濟關鍵基石
信息網絡推動了互聯網和信息化的發展,在未來幾年中將有一個重要的升級或者說是重構。在這個過程中,以信息傳輸為核心的網絡體系變成了把感知、傳輸、連接、計算、處理、交換融為一體的數字基礎設施,這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石。
一方面是感知、連接、存儲、計算的物理層設施的升級,另一方面是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信息網絡的賦能。這些技術本身為應用賦能的時候也構成了基礎的公共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會依附在信息網絡之上成為通用新型的基礎設施。
過去的計算只是每個企業的事情,但把這些連接起來以后就成為了社會的基礎設施,未來要構成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也會有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也會創造出針對各行各業應用的平臺,放在一起就構成了有基礎能力又有新的各種能源的基礎設施,這就是未來全球要構建的基礎設施,有人稱之為數字基礎設施。
把連接、交換、計算融為一體構成未來發展的基石,本身也有很大的變化,如高速泛載、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等。骨干網的傳輸是非常大的網絡體系,把人工智能、區塊鏈放在上面,去賦能經濟社會的發展,構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石。
趨勢三:計算能力升級,實現萬物智能無處不在
摩爾定律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未來幾年內依然會是主導的因素,但到3nm之后會變得更加困難。產業需要新的技術探索和突破。未來,嵌入式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各種計算結構會很活躍,會變成計算產業中很重要的方向,包括新的架構體系可能會在工業、消費電子和物聯網領域中有所發展。
摩爾定律遇到了瓶頸,未來會有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新的計算模式出現。未來五年,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顛覆式技術有望實現小范圍應用突破。面向細分領域的芯片架構/異構系統創新以及計算資源的靈活部署都將成為關鍵。
趨勢四:感知邁向認知,AI進入后深度學習時代
人工智能發展至今的十幾年,是以深度學習作為主導的算法和主導的技術路線,目前來看,從工程角度和應用角度,深度學習的能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下一步,算法和知識工程的融合會是很重要的方向,深度學習的路線會形成新的發展方向,進入“后深度學習時代”。
現在,人工智能的主流應用是以語音、機器視覺來替代和拓展人的感知,是從認知方面的拓展。未來,感知應用將更加廣泛,認知應用也將逐步走向成熟。
趨勢五:承載可信數據,區塊鏈構筑數字社會信任
當前,區塊鏈主要解決多體間信息流可信穿透問題過去,打通了數據孤島。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治理的不斷完善,將為承載數字資產和價值流互連做好準備,成為未來信息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
趨勢六:加快走深拓廣,工業互聯網平臺承載數字化轉型
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標志性特征是經濟社會或者實體經濟各個產業數字化轉型,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跡象,未來幾年將有兩個重要的方方向:一是往深里走,建立數字卵生,形成新的方法論,以新的范式去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以及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趨勢七:技術需求驅動,安全理念與實踐雙向變革
隨著數字浪潮推動各領域轉型,隨之而來的是網絡安全的新需求。現在的防控技術不能滿足這么大的技術變革的需要,從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安全系統出發來看,安全理念和實踐都面臨著變革。
應對這樣的安全需求有四個方向,一是按需的安全,如果安全能力能夠場景化的編排來響應安全各個場景這是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非常重要的特征;二是智能安全,如何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提前的感知威脅和攻擊;三是主動安全,過去的安全是被動式的防御,能不能變成主動式的防御,包括移動目標的防御,會把新的架構和理念建立起來,未來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建立主動防御概念來改變安全的態勢;最后是安全一體化,可以建立內生的安全體系,不僅僅是外掛式的安全防御,如果把安全基因植根在技術架構體系和網絡和系統中的時候,會迎來新的安全觀。
趨勢八:走出發展陰霾,ICT產業開啟新增長周期
ICT產業過去二三十年快速發展的態勢還能不能維持,國際格局的變化、技術體系的變化會有多大的不確定性?未來的五年,新一代技術的創新以及這些技術與經濟社會的融合,一定可以帶來巨大發展的動能,另一個角度來說,全球的政治和貿易格局的不確定性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不確定性是加深的。
預計到2020年整個全球信息產業和中國的信息產業大體上比2019年有更好的增長、會有一定的復蘇。再往后看五年,全球范圍內可能能夠維持過去五年內發展的增速,而中國在某些領域還可以更高,比如軟件產業會比過許幾年更高,其他的方面會接近這個水平。預計雖然有很多問題,但得益于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驅動,未來五年依然可以維持不錯的增長。
趨勢九:深化開放合作,共塑全球數字治理規則體系
當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技術發展迅速的時候,會沖擊著現有的規則體系,數字經濟和社會發展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數字經濟的治理是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的挑戰,我國如何進一步深入的開放合作,提出中國的智慧和中國解決方案,共同參與全球數字治理的規則體系的重塑構建,也是未來五年中非常重要的使命,也是全產業鏈面臨重大的命題。
趨勢十:蓄勢能而待發,量子信息技術探索中尋求突破
雖然量子計算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未來十年內還是以通用計算為主要方式,量子計算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破,專門解決特定的問題,然后慢慢向通用發展,這個時間是很長的,解決普適性的問題還要解決邏輯比特的問題等等。
量子通信真正的方向是量子常態和量子存儲中介,實現真正通信傳輸和組網,但是時間點在哪里還很難判斷。
量子測量方面,如何實現測量傳感的精度和靈敏度的數量級提升,是未來的發展研究方向。未來幾年量子基準、快速導航有望在網絡、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得到應用。量子測量設備和系統的集成化與芯片化是未來長期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