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訊,由于在 14nm 上停靠太久,Intel 在名義制程工藝上,已經明顯落后臺積電與三星。
日前參加大摩 TMT 會議時,Intel CFO George Davis 坦言,10nm 不會像 14nm 和 22nm 那樣高產。他這番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與 14nm 并軌的狀態下,10nm 產品本身就有限;二是 10nm 僅會改良 1~2 代(10nm+、10nm++),以便迅速推出 7nm。
Davis 確認,第一代改良的 10nm+工藝 Tiger Lake 處理器會在今年底推出。
他同時透露,預計 2021 年底前拿出 7nm 產品,之后迅速切換到 5nm,并重新奪取制程領域的領導地位。
首先在 10nm 問題上,George Davis 指出,英特爾正處于 10nm 時代,Ice Lake-U 芯片已經上市,另外還有即將發布的獨顯和 Ice Lake 至強處理器。今年年底,英特爾還將推出 10nm+工藝的 Tiger Lake 處理器。
George Davis 還表示,10nm 工藝的生產效率低于 14nm 和 22nm,性能會有更好的表現。
臺積電的 5nm 制程即將在今年第二季度量產,包括華為海思、蘋果、高通、AMD 在內的廠家的新品將會搭載。
這個“領導地位”需要解釋下,因為 Intel 5nm 時,臺積電和三星至少都進入 3nm 了。不過臺積電和三星只是名義制程,晶體管規模密度落后 Intel 一代。換言之,Intel 只是重新回到了 14nm 之前“不擠牙膏”的狀態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Intel 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Davis 給外界敲響警鐘,10nm 量產、7nm 提速、5nm 投資,這都是需要錢的,考慮到這部分技術交集主要集中在 2020~2021 年,必然會影響到 Intel 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