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快訊 據外媒報道,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于本周三預計,今年2月中國汽車、手機等各類重要零部件的出口額將縮水。若按年度化折算,降幅將達到2%,這意味著其他國家及行業將損失500億美元(約合3464.9億元)。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地,中國的中間產品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例高達兩成,許多國家都依賴于中國提供的制造所需資源與物料(manufacturing inputs)。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國際貿易部主管帕米拉·科克-漢密爾頓表示:“全球經濟存在連鎖反應,導致全球出口額下滑了500億美元(約合3464.9億元)。”
她表示:“該數值還僅僅是今年2月份的數據,屬于初步統計的數據,也可能只是‘保守估計’而已。”
在一定程度上,該數據是基于中國官方機構于上周六發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計算的,該指數表明,中國工廠活動的收縮速度創了歷史新高,甚至比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的情況還要嚴重,這也表明了本次疫情爆發所造成傷害的嚴重程度。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透露,因本次疫情而引起的供貨中斷各國或不同地區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歐盟地區首當其沖,損失高達156億美元(約合1081億元),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和越南的損失分別為58億美元(約合402億元)、52億美元(約合360億元)、38億美元(約合263億元)、27億美元(約合187億元)和23億美元(約合159億元)。
精密儀器、機械、汽車、通信設備等行業受到沖擊最嚴重,但該報告并未涵蓋農業和服務業。
該報道指出,本田表示,今年3月公司旗下琦玉縣的兩家工廠將減產一周左右,公司擔心中國的供貨會中斷。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學家Alessandro Nicita表示:“本次歐盟汽車業所遭受的損失高達25億美元(約合173億元)。”
當被問及制造業是否會向供應鏈多樣化方向發展時,Nicita表示:“在短期內,不會,因為開發新的供應商很花時間。但從長期角度考量,會可能會這樣做。”
他表示,中國建立了一個巨大的物流交通網絡,涵蓋了港口、船運航線及貨運航班等。
在談到中國工業生產逐步恢復時,他表示:“若工廠能逐步恢復產生,那么還有望能彌補2月份缺失的產能。若中國工廠的產能依然走低,那么全球供應鏈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作為全球主要的非專利藥物(generic drugs)供應商,印度對26種該國生產的醫藥品原料和藥品進行了出口限制,包括:撲熱息痛(paracetamol),這是一款常見的止痛藥,常作為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出售,疫情爆發摧毀了供應鏈。
當被問及這類限制是否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已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絞窄”(strangulating)效應時,科克-漢密爾頓表示:“短期內確實如此,看起來的確如此。”
她表示:“假設疫情在短期內無法好轉,或許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導致全球經濟持續下滑。”(本文為編譯作品,所用英文原文和圖片選自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