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國內的芯片企業,不僅華為海思、中興具有不錯的成績,又一國產芯片巨頭也正在迅速崛起。該芯片巨頭便是聯發科,自從聯發科前段時間發布天璣1000之后,因為具有強大的性能表現,瞬間讓消費者對其刮目相看。
高通霸主時代結束
高通曾經代表了芯片的一個時代,除了獨成帝國的蘋果之外,在國內三星、聯發科其實都在和高通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但在國外,大家對高通也同樣并不友好,蘋果和高通官司多年,最終沒有辦法,才重新要用回高通的基帶,但芯片還是堅持自研。只是在4G時代,高通手握大把專利,確實有有恃無恐。5G時代的懈怠,終于讓高通品嘗苦果,正如我所說,其實這個根源還是在845時代。高通的節奏一直以自我為主,誤判了中國5G的發展形式,也誤判了華為甚至聯發科在這方面的實力和進度,甚至誤判了手機廠商對高通的依賴程度。形成今天這種局面,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目前全球手機出貨總體處于下滑,國內市場華為一家獨大,除此之外高端市場萎靡,加上5G大潮中端為王,以及中美關系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一些產品的禁止出口,高通的外憂內患確實不是一家之力可以解決的。而隨著國內芯片廠商不斷加強投入和研發,越來越多的國產芯片開始逐漸崛起,包括華為在內,逐漸開始擺脫對美國元器件的依賴,這也確實是國運所至,大勢所趨。目前中國市場占高通整體市場的40%,這個市場的萎縮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高端芯片和高端工藝的持續研發投入上,比如文章開頭說的5nm工藝的嘗試落后上,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而如果高端不再領先,那中端的市場又能守住么?這顯然對于聯發科和三星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高通6系列芯片的盛世恐怕不復存在。
加入芯片大戰,競爭力何在?
暌違多年重回高端芯片市場,聯發科方面顯得信心滿滿。
據聯發科介紹,“天璣1000”在多項指標上超過高通驍龍855+和華為麒麟990 5G芯片,拿下了包括“全球首款支持5G雙載波聚合的5G單芯片”在內十多個全球第一的名號。而聯發科也在會上提到,“天璣1000”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旗艦級5G單芯片。
此番“天璣1000”劍指高端意圖明顯,但由于這款芯片還未經過市場的檢驗,最終成色幾何仍是未知數。有媒體披露,“天璣1000”芯片或將會在下個月紅米K30手機上搭載首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璣1000”芯片發布的一周之后,高通的旗艦芯片也隨之推出。
12月4日,高通正式發布驍龍865高端芯片,以及集成5G基帶的驍龍765/765G芯片。而驍龍865芯片,也是“天璣1000”與之對標的旗艦芯片產品。
發布會上,高通同樣毫不諱言地表示驍龍865是“全球最先進的5G移動平臺”。隨后小米也表示,小米10手機將會首發驍龍865芯片;而OPPO、vivo等多家頭部手機廠商也將在2020年一季度推出搭載驍龍865移動平臺的旗艦手機產品。
盡管“天璣1000”擁有不輸于高通驍龍865芯片的性能配置,但由于后者在廠商和業界已經樹立起安卓芯片標桿的地位,加上聯發科近幾年來逐漸在高端市場敗給高通,導致其要重新挽回局面仍需時日。
高通與聯發科兩家廠商的主要差距不在產品本身,而是營銷和定位方面。“過去5年高通在市場上投入大量的營銷成本,使得高通芯片成為手機的一大賣點。而聯發科自身在戰略上偏向保守,不斷向中低端退縮,使得品牌力大幅下降,這在5G時代必須要改變。
頭部企業的暗中較量
當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外掛”話題上時,高通卻留了一手,將集成5G Soc技術應用在中端產品驍龍765/765G上。事實上,針對接下來的5G市場,高通打出了一組組合拳,對于追求極致性能的旗艦產品,以及希望強調性價比的產品,都能有不同的選擇。
與此同時,由于需要通盤考慮全球市場,高通規劃周期比較長,難以根據單個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就在此次發布會上,高通強調了對毫米波技術的支持。不過,除了在美國等區域需要毫米波技術支持外,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歐洲等區域普遍采用Sub-6GHz頻段。
此外,在4G時代占據千元機市場卻屢屢在高端品牌沖刺上折戟的聯發科,試圖在5G時代“換道超車”,刷新多個第一的天璣1000,正是聯發科在5G時代高端化沖刺的一個注腳。
據悉,盡管華為芯片目前還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且大部分自給自足,在短期內還無法超越高通,但得益于華為在通信方面的技術積淀,使芯片在功能匹配上實力不俗;同樣,三星也有著龐大的生態鏈,從屏幕到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都能自主供應,各零部件在匹配上性能更佳。“當然,華為、三星背后依托自身龐大的手機出貨量,也在這一輪芯片競爭中站穩腳跟;這局限性則在于,手機廠商在采購其它配件時,也將犧牲一定的匹配程度。”
此外,紫光展銳在今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發布了5G通信技術平臺馬卡魯及其首款5G基帶芯片春藤510,以此躋身全球5G第一梯隊。
試圖借助5G技術重新瓜分市場的手機廠商也發現,全球5G芯片廠商越來越向頭部企業聚焦。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