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智能電視自普及以來,類似場景逐漸成為電視觀眾的日常。智能電視的開放式系統為觀眾提供了有線電視之外的多樣化服務,觀眾可以自行安裝各類應用,但與此同時,觀看電視的過程中開始出現種種干擾:關不掉的開機廣告,不管是看電視還是外接信源都會出現的彈出廣告,這樣的設計對于廠商來說是一塊能夠為自己帶來利潤的“蛋糕”,但對于用戶來說,開機廣告卻成為了大家的煩惱。30秒以內的開機廣告還好,1到2分鐘的開機廣告有點過了,嚴重的影響用戶體驗。
開機廣告已成普遍現象
關于長期困擾用戶的開機廣告問題,日期有了眉目。江蘇省消保委近日發布了《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要求開機廣告時長不超過30秒,應在開機廣告播放內1秒內顯示關閉提示窗,點擊關閉后3秒內停止播放。這一技術規范受到廣大網友好評,被網友大贊“干得漂亮!”不過,也有網友擔心,最近幾年深陷價格戰的互聯網電視,一部分利潤來自開機廣告和各種插播廣告。取消了開機廣告后,互聯網電視廠商失去了這塊“蛋糕”,互聯網電視或許會漲價。取消開機廣告,最受傷的有可能是消費者。
消費者對于開機廣告的吐槽一直都有,這樣的開機操作非常影響用戶體驗。根據江蘇省消保委去年公開的數據顯示,96.4%的消費者表示家中智能電視存在開機廣告,45%的消費者表示開機廣告在15秒至40秒之間,9.65%的消費者表示開機廣告在40秒以上。“想看電視,先看廣告”的現狀已經成常態,不少消費者吐槽開機廣告影響了產品的使用體驗。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在售的14個主流品牌智能電視中,海信、小米、樂視、飛利浦等10個品牌均含有開機廣告,時長最長可達40秒,且用戶無法自行取消。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智能電視時并沒有被主動告知有開機廣告一事,且很多電視機產品的宣傳頁面也沒有提到這點,彩電廠商們也未提供一鍵關閉功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互聯網電視時代的興起,成功的將傳統彩電價格拉低的同時,喊出不靠硬件賺錢的口號,也導致彩電產品價格戰的持續發酵。雖然彩電廠商們在電視操作系統上堅持持續研發和改良,操作系統層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大部分彩電品牌選擇將價格戰流失的“利潤”,用開機廣告等方式來彌補。比如2017年樂視電視的開機廣告單價就曾達到180萬元/天。本次,江蘇省針對智能電視的開機廣告拿出明確的規范后,未來國內其它省份可能也會跟進。對于彩電企業來說需要謹慎處理此事。比較幸運的是,“開機廣告時長不超過30秒”為彩電品牌留下了余地,開機廣告時長雖然變短了,但并不是被“一刀切”了。這個版塊的利潤可能沒有之前那么強,但還是有價值的。
目前,在彩電領域中企業不僅要面對大環境問題,還需要思考如何提升產品銷量、提高品牌美譽度,提升用戶開機率等問題,不論打價格戰還是不打價格戰,拓展電視機其它“利潤”點很有必要。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中國彩電市場2019年零售量4772萬臺,同比下降2.0%,零售額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行業均價2809元,創十年最低。
價格戰雖然能夠激發瞬間銷量,但并不是企業的長久之計。在上游面板成本增加,不斷擠壓彩電利潤的時候,彩電企業需要思變。不論是開發新技術、新功能,還是開拓新業務,彩電品牌都需要行動起來改變現狀。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相比今年2月,3月上旬32寸至65寸的電視面板均有3美元至7美元的成本增長,但32寸至75寸的整機價格卻仍有10元至430元人民幣的下滑,彩電廠商面臨的成本和運營壓力依然不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開機廣告是彩電廠商在硬件價格下滑后,開始思考變現且成熟的商業模式。早前,樂視曾提出全產業鏈架構的生態營銷模式,這種模式致使其終端虧損,其他利潤目前尚不足以彌補終端虧損。但當其電視銷售規模越來越大,終端用戶越來越多時,雙方在盈虧上達到一定平衡點,超越這個點才能形成盈利。目前來看,互聯網電視產品大多默認了這種盈利方式,智能電視開機時都有開機廣告。面對開機廣告等問題,彩電廠商不妨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比如提高售價以彌補預期收益上的損失,改善廣告品質、縮短時間,或者用提高售價等方式,都可以彌補預期收益上的損失。
隨著AI人工智能和5G時代的到來,電視機不僅能為我們提供觀影內容,還能逐漸實現家居互聯、個性化決策推薦等服務。屆時,包括電視在內的各類智能終端也將面臨關系品牌、用戶、OTT運營,關系到體驗和價值的整體生態問題。而家庭生活邁向智能化已然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只要隨意看看家居廠商們近期推出的新品就不難看出,這個潮流已不可阻擋,物聯網的建設也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將AI智能家居與IOT相結合,是大勢所趨,能夠趕上這趟順風車的公司自然能夠賺得盆滿缽金。
此外,作為曾經的用戶客廳娛樂中心,彩電的魅力正在消失,它的使用率正在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等產品所分流。互聯網電視品牌和傳統彩電企業需要努力開發電視機的“新亮點”,以激發用戶對電視機的使用率及選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