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上市,引發了投資機構對中國芯片制造行業的關注,隨著各方對芯片制造的重視,如今又有兩家芯片代工企業崛起,它們剛剛從臺積電以兩倍薪酬挖來百名員工,如此一來中國的芯片制造將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此次獲得業界關注的兩家芯片代工企業分別是武漢弘芯、濟南泉芯,前者成立于2017年,后者成立于2019年,值得注意的是兩家企業的負責人均來自于臺積電。武漢弘芯CEO蔣尚義是臺積電前聯合COO,濟南泉芯總經理則是追隨梁孟松加盟三星的重要人才。
據悉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分別從臺積電挖來50多名前員工,從技術工程師到高級管理人才都有,這兩家企業挖來這些人才是計劃研發12/14nmFinFET工藝,這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先進的制程工藝。
自從華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臺積電無法為它代工之后,中國的芯片制造開始廣受關注,隨后中芯國際上市募資數百億、市值數千億更凸顯出大陸資本市場對芯片制造的高度認可,由此芯片制造開始成為資本的香餑餑。
中國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制造國后,推出了制造業升級的戰略規劃,2014年中國成立第一期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更是進一步促進了芯片產業的發展,芯片產業如此受到中國的重視,主要是因為芯片向來被視為工業的糧食。
于是各地均興起了推動芯片產業發展的熱潮,這次武漢和濟南兩大城市均推進成立芯片制造企業,無疑是希望在芯片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從而推進兩地的制造業升級,同時在創新科技方面掌握話語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采購的芯片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接近五成,如此龐大的市場完全容納得起多家芯片制造企業,而存在這幾家芯片制造企業也有利于它們之間進行競爭,以盡快在芯片制造方面追上臺積電。
這幾年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持續取得進展,在液晶面板市場已居于全球第一,在存儲芯片市場打破了韓日美壟斷的局面,隨著這些芯片制造企業的崛起,或許不遠的未來中國在芯片制造方面也將趕上全球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