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優質的半導體企業,正受益于產業環境變遷形成的歷史性機遇,獲得相關紅利的加持。
受益企業芯來科技背景
近日,芯來科技宣布完成一輪新的戰略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和新微資本繼續追投。
據介紹,芯來科技成立于 2018 年,創始人兼 CEO 胡振波曾長期就職于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并擔任處理器研發和管理重要崗位,是 RISC-V 領域的領軍人物,國內第一款 RISC-V 開源處理器蜂鳥 E203 的貢獻者。公司其他創始成員和核心研發團隊均來自新思科技、英特爾、展銳、豪威科技、匯頂等世界知名集成電路公司和系統公司。
芯來科技這家成立兩年多的年輕公司致力于RISC-V架構的處理器內核IP開發及商業化,為客戶提供各類SoC架構設計支撐以及專用算法適配服務。
具體來說:以基于RISC-V架構的通用處理器、安全處理器、AI處理器為三大核心技術基礎;圍繞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處理器核心IP,開發工具、軟硬件驅動和操作系統適配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并通過共性技術平臺為客戶提供各類SoC架構設計支撐以及專用算法適配服務。
本次融資用于技術研發
目前,芯來科技多個系列的處理器核心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實現客戶導入和量產,過百家國內外客戶進行了授權和使用,與兆易創新共同推出全球首發的 RISC-V 架構的通用 MCU,推出了搭載 Linux 操作系統的應用級處理器 UX600 內核,完成了自有軟件體系搭建,引入了國際國內多個重量級合作伙伴。
并通過升級版“一分錢計劃”持續降低 RISC-V 應用門檻,通過“RVMCU 網站”打造 RISC-V 交流社區,通過“大學計劃”助力 RISC-V 教育生態發展。
公司多個系列的處理器核心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實現客戶導入和量產,過百家國內外客戶進行了授權和使用。
芯來科技則表示將會把這次得到的融資用于加速技術研發,促進RISC-V處理器、專用算法、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深度融合,同時在AIoT領域為拿出軟硬一體化的優質解決方案做出努力。
RISC-V新產品優勢
RISC-V架構是CPU領域在ARM架構之外的新型技術,相對于目前主流的ARM架構,精簡和靈活是RISC-V的兩大優勢。其基本指令最多55條,采用了模塊化的指令集,能滿足從微控制器到超級計算機等各種復雜程度的處理器需求,支持從FPGA、ASIC乃至未來器件等多種實現方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展望開源芯片前景時曾表示:“RISC-V很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在CPU領域形成英特爾、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處理器領域的主流架構為英特爾x86架構和ARM架構,經過多年發展,二者已經相當成熟,而且作為商用架構其擁有很好的兼容性。不過這也是其最大的缺陷是為了保證向后兼容性,其保留了大量過時的設定,導致指令繁多雜亂、文檔數量巨大。
而RISC-V架構則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更加的簡潔與高效,僅有區區幾十條指令,規范文檔也不過百十來頁。它避開了上述兩架構的缺點,借鑒優勢,使得在其上開發系統或應用的門檻與工作量大大降低。
投資將推進國內生態進程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已經在AIoT和半導體領域內投資了眾多的優質企業,而這次領投芯來科技將促進小米生態鏈企業與芯來科技的業務協同,促進國產RISC-V架構產品應用于更多的物聯網設備,推進國內RISC-V應用生態的進程。小米看好開放處理器架構在 AIoT 時代的廣泛應用。
芯來科技創始人胡振波表示,芯來科技是家具備生態屬性的公司,兼具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并且,各個軟硬件產品模塊之間相互耦合、集成性強,可形成個性化的AIoT整體解決方案。而且,在芯片國產替代訴求由點向面轉變的當下,芯來科技在國產替代方面擁有獨特優勢。
結尾: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地在內的地方政府,都積極推動RISC-V成為國產芯片架構發展標準,采取了包括成立產業聯盟、技術交流平臺、實驗室等在內的系列鼓勵措施。
國內RISC-V應用生態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我國與國外相比行業集中度不高,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誰在技術上能投入更多,才可能在未來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