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醫院管理信息化(HIS)階段、以電子病歷系統為核心的臨床信息化建設階段、醫院信息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階段、臨床診療數據的智慧應用階段。四個階段的主要特征為:
市場規模
近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Frost&Sullivan《2019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從2015年至2019年,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從54.0億元增長至1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1%;2020年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醫療信息化建設再次受到各級醫療機構及醫療監管部門的重視。未來隨著電子病歷的普及、科研臨床對于醫療相關數據需求持續增長、新興醫療信息化市場的發展,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21年該市場規模將增至172.3億元。
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家對醫療機構信息化引導、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電子病歷是國家全面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抓手,同時衛健委發布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管理辦法,電子病歷系統的實施和應用水平成為醫院發展和管理的“必修課”;醫療機構著眼自身診療質量、醫患體驗、管理效率提升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需要,對新一代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與融合需求日益迫切;信息化解決方案也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促進下,向云服務、智能化等方向演變。具體而言,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如下:
(1)在政策的推動下,電子病歷快速普及和存量升級
衛健委于2018年12月發布《關于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規定到2020年所有三級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二級醫院要達到3級以上。這意味著未來全國將有2,548家三級醫院和9,017家二級醫院需參與電子病歷系統評級,將全面推動電子病歷系統的行業的普及和存量升級工作,加速行業發展。
(2)電子病歷向專科化、定制化、高端化的方向持續延伸
隨著醫療機構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注重普適性臨床業務管理的綜合電子病歷已經無法滿足特定科室的管理需求,專科對于本科室特有的電子病歷需求日益凸顯。由于專科的場景和數據維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類電子病歷系統需要進行專門的產品定義、開發和維護。同時,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電子病歷的性能和水準將不斷提高。
(3)基于電子病歷的醫療信息系統架構成為醫療信息化的核心
傳統的HIS系統并不能滿足醫院對醫療核心業務信息化的要求,多家醫院正探索從HIS為核心到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轉變,同時以集成平臺的形式與LIS、PACS等系統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釋放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對于行業發展和進步的紅利。基于在數據、醫囑錄入和管理等方面基礎功能,電子病歷系統將發揮其在醫院業務系統中的核心作用。
(4)醫療大數據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和成熟
以往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更多的是幫助醫療機構更好、更高效的管理業務流程,屬于存量業務的升級和整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帶給醫療行業的提升前景巨大,伴隨著物聯網的普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臨床輔助決策、醫療數據共享、藥物研發、保險支付、公共衛生等領域都將迎來突破,帶動醫療機構服務增量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全民全社會的醫療服務和健康衛生服務的品質。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療信息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