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處理器的芯片大小,與大拇指指甲蓋差不多大小,但是一個小小的芯片,卻能裝下上百億個晶體管。iphone12中的手機處理器A14,搭載5納米工藝,集成了118億個晶體管。
那么小的芯片,真的能裝下上百億個晶體管嗎?
納米(nm)是長度單位,一納米等于10的負9次方米,是一個非常小的長度單位。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它的百萬分之一,僅相當于一本書的厚度。而1納米相當于一毫米的百萬分之一。單個細菌人肉眼是看不見的,因為它的直徑在微米級別,而1納米是1微米的千分之一。
氫原子是原子中最小的,它的半徑大約是0.037納米,13個氫原子排成一條線的長度大約等于1納米。現在的手機cpu是硅基芯片,而硅原子的直徑為0.234nm,4個硅原子排排坐就有1納米的長度。
1納米這么小,那么在一款小小的手機芯片上集成100億個晶體管,就很好理解了,是可以做到的。
世界上第1臺電腦埃尼阿克出現的時候,體積比一個房間還大。1958年杰克·基爾比發明了基于的集成電路,后面羅伯特·諾伊思發明了基于硅的集成電路。工程師們直接將晶體管制作在一片硅晶片上,微電路(芯片)隨之誕生。為了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集成電路的晶體管數量越來越多,元器件也被做的越來越小。
現在芯片制造工藝早已從微米時代進入了納米時代。手機和電腦的cpu就是集成度最高的芯片。現在一塊手機cpu的面積大約在100平方毫米左右,而一平方毫米至少可以集成1000萬個晶體管。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提高,僅僅幾年的時間,硅基芯片制造工藝就從幾十納米進入了幾納米時代。目前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已經達到了5納米水平,蘋果A14處理器就使用了臺積電的5納米制造工藝。不過元器件的尺度已經快接近極限了,要想提高芯片的性能,就只能另尋它法,比如碳基半導體。
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100納米范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是上世紀90年代初迅速發展起來的,距今不過30年。
納米技術的概念最早是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于1959年提出來的。直到1981年,科學家們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才擁有了目睹納米尺度下原子、分子的能力,后面還擁有了操控單個原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