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汽車到超級高鐵,從火箭到衛星,從太陽能屋頂到登陸火星,從腦機接口到星際飛船,有著“硅谷鋼鐵俠”之稱的伊隆·馬斯克在今天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全球第二富豪。
據彭博富豪指數(Bloomberg’s Billionaires Index)的最新數據,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兼CEO伊隆·馬斯克的身價已躍至1360億美元,超越比爾·蓋茨,僅次于全球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兼CEO杰夫·貝索斯。
這得益于特斯拉最近股價的大漲:公司股價在連續多日的上漲后今日收盤價高達555美元,市值達5264億美元,首次突破五千億美元大關。而馬斯克的個人凈資產有四分之三是由特斯拉的股票構成。
然而圍繞著馬斯克的質疑從未間斷。他背后的特斯拉以及火熱的電動車領域,究竟存在多大的泡沫?千億富豪的地位,究竟是由高科技的堅實助推,還是被資本夸大的曇花一現?而貝索斯和馬斯克為代表的新一代富豪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因緣際會?
后浪推前浪,冒險家和慈善家的隔空
實際上,蓋茨蟬聯世界首富有20余年,直到2017年被貝索斯以逾千億美元身家超越。現在,馬斯克又取代了他的位置。
不過,如若不是近年來專注于慈善事業,蓋茨的凈資產不止1290億美元:從2006年以來,他已經為自己的慈善基金會捐款超過270億美元。
而冒險家馬斯克和慈善家比爾蓋茨,在不同領域都有不少摩擦。
今年早些時候,兩者就對新冠疫情發表過不同看法。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不會給自己還有孩子接種疫苗,我不會得新冠,我的孩子也不會?!?但就在幾天前,馬斯克承認自己很有可能為新冠病毒的“中度感染者”。
而蓋茨卻早在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就呼吁民眾對疫情引起重視,并投入巨額資金研發疫苗。他認為馬斯克對疫情的評論“令人震驚”,“我希望他不會在他沒有過多參與的領域造成誤導”。
兩人在其他領域也是隔空互懟已久:蓋茨覺得特斯拉的電動卡車沒有前途,馬斯克覺得微軟投資人工智能平臺OpenAI是為牟利,更是直接評論比爾蓋茨“無聊透頂”。
自今年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以來,盡管全球許多普通人都面臨著收入減少、被裁員的困境,彭博富豪指數所統計的全球最富有的500個人的凈資產卻仍有23%的增長,高達13萬億美元。
彭博富豪指數排行榜全球十大富豪,凈資產估值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晚間。來源:彭博社
特斯拉5000億市值下的泡沫有多少?
自上周一特斯拉股票被宣布于12月21日后被納入標普500指數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近28%。高盛指出,考慮到目前不少大盤股基金中有不少尚未持有其股票,如果他們之后以基準權重持有特斯拉,將需購買80億美元的股票。
特斯拉的這輪大漲,也和市場期望拜登政府上臺后利好新能源汽車板塊有關,包括蔚來、Workhorse、Nikola、Lordstown Motors、小鵬、理想汽車、 Ayro等其他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價在近期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股價自今年以來飆升500%、市值超越5000億美元——投資者對特斯拉極高期望的背后,到底存在多少泡沫和隱憂?
估值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來看幾個數據:標普500的市盈率中位數是20.89,特斯拉是113;企業價值倍數方面,標普500的成分股中,只有六家公司比特斯拉的49.51倍還要高。該指標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用企業價值(EV)除以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其倍數相對于行業平均水平或歷史水平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水平。
Photo by Bram Van Oost on Unsplash
特斯拉怎樣去證明這些價格倍數將是一個難題。即使引用最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師給出的盈利數字——假設2022年或者2023年,特斯拉盈利達到100億美元(過去12個月中,這個數字是5.56億美元),20倍的市盈率所對應的估值也只是2000億美元,這還不到目前特斯拉的一半。
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賓·格林伍德去年發布的一則模型顯示,如果某一只股票在過去兩年的股價上漲逾150%,那么在接下來兩年,其下跌40%的可能性將超過80%。如果這種上漲越是在短期內形成,或者市盈率越發膨脹,那么“泡沫”幾乎可以確定。
市場對特斯拉的極高期望是建立在其一連串的目標清單上的,里面囊括了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持續的盈利和高產能、電池技術革新和新型電動車的推出等,稍有一個環節的不完美表現,情緒化的市場就會給出非常及時的反饋。
今年9月23日,也就是特斯拉延期近半年才舉行的電池日當天,公司股價暴跌逾10%,就是因為其曾經暗示的多項電池技術未有進展,包括使用壽命可達百萬英里的電池、能使電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干電極技術等。
盡管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和潛力不容否認,但短期內,特斯拉必須面臨著泡沫被擠破的陣痛。高盛指出,電動車領域的創業公司在上市首日往往漲勢喜人,但之后表現卻遜于大盤,就是因為交易都只是圍繞著公司的概念熱度展開,一旦退散,投資者開始離場。
曾經一度被視作是特斯拉挑戰者的Nikola就是在上市幾個月之后股價大跌,因其最主要的一款電動卡車遲遲未能投入市場。
但三年來首次給予“增持”評級的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的目標價格從360美元調高至540美元,其分析師亞當·喬納斯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特斯拉要進行的是一次深遠和徹底的模式上的轉變——從賣車轉向高利潤率的軟件和服務業務,特斯拉未來的網絡服務、能源儲存、保險、移動共享、第三方供應商等業務充滿了想象力。
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也從來不是一家傳統的汽車制造商,而是“幾個科技創業公司”的結合體?!芭e個例子,為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主機,我們從零開始,建立起了芯片設計的團隊,汽車公司并不會做這些?!彼谕铺刂袑懙馈?/p>
兩大富豪明爭暗斗玩起 “太空競賽”
躋身“千億富豪”俱樂部的馬斯克,如今距離世界首富杰夫貝索斯(身家1830億美元)還相差470億美元。
和老一代首富蓋茨和巴菲特的忘年交不同,新晉的兩大富豪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故事:他們在毫不相關的領域各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在太空“相遇”,角逐太空互聯網這一藍海市場。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二人的爭論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時二人共進晚餐,就各自的可回收火箭計劃進行討論,但那次談話并不順利。之后二人各有各忙,直至2013年,對于美國太空總署的火箭發射臺租賃問題上,兩人又有了爭執。
Photo by SpaceX on Unsplash
當時,SpaceX試圖獲得美國太空總署火箭發射臺的獨家使用權,但貝索斯提議將其改造成“所有發射公司都可以使用的商業太空港”。最終,此事以SpaceX接管發射臺而告終。
近年來,二人矛盾逐漸公開化,甚至發展到在推特上明爭暗斗。馬斯克曾多次公開稱貝索斯是“抄襲者”,還稱其創立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從SpaceX高薪挖人。貝索斯沒有直接點名批評,但暗示相對于自己登月的計劃,馬斯克“登陸火星”的目標“沒有動力”。
不過斗嘴歸斗嘴,兩人在太空探索的事業上從未停步。近日,二人的公司都向太空總署提交了月球登陸器的設計方案,用以在2024年前實現人類重返月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