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芯片行業都被被定義為技術門檻高,產品周期長、回報周期長的行業,具有典型的成本前置、收益后置的行業規律??v觀國內外,沒有哪家芯片企業可以跨越時間的維度實現彎道超車,甚至現在的很多巨頭企業都曾在漫長的發展歲月中經歷過生死時刻。幾乎所有的芯片行業從業者都明白芯片事業是一場馬拉松,賽程很長,沒有足夠的耐力和耐心是無法達成目標的。
GPU王者英偉達當初“百億豪賭”押注CUDA,向死而生,方成就如今的風光無限;三星電子自1974年進入內存領域,歷經13年的虧損才最終實現盈利;半導體行業老大英特爾1968年成立后一度虧損瀕死,后因成功押注微處理器起死回生,才造就了今天的輝煌。
雖然前路艱辛,但我們看到國內不少創企入局到芯片這個領域努力開拓一片新天地。可以說,“技術立命”在芯片行業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技術創新是必須的,而技術創新背后又離不開研發投入的支持。
一個領域的崛起是需要海量資金支持的,芯片行業尤其如此。GPU創業公司壁仞科技一年多的融資為47億人民幣;中芯南方2020年的融資約157.8億人民幣;云端AI芯片創企燧原科技2021 年開年第一筆融資就高達18 億人民幣。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芯片半導體發生投融資事件458起,拿到融資的企業共計392家,總融資金額高達1097.69億元。
在半導體行業,海量資金主要用以支撐高昂的研發費用投入。2020年,AI芯片創業公司寒武紀因為研發投入了7.6億元,而被投資者質疑投入太大。相比其4.5億元的營收來說,這個數字確實很大。但其實從過去到現在,從大公司到小公司,芯片行業的規律和特性就是如此,沒有投入就沒有復雜芯片的明天。事實是,國內的研發投入對比國際巨頭還遠遠不夠。想要追趕,就需拿錢換時間,拿技術搶市場。正如魏少軍教授在ICCAD 2020演講中所提到的:“集成電路產業不是露在地面的金礦,需要長期的耕耘,也需要包括資本來不斷澆水呵護?!?/p>
從誕生、推出新品到科創板上市,寒武紀一路走來備受關注,先后獲得多家大型機構投資,并于國內知名公司開展深度合作。
但在當下,無論是AI行業還是AI芯片行業,都處在發展初級階段,底層硬件的自主創新離不開持續研發投入,同時規?;瘧玫钠占吧行钑r日。
計算芯片新領域的開拓是長周期的,國內外芯片行業巨頭在開拓新型業務時,都是通過長期、密集的投入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長期的積累才能換來豐厚的回報。寒武紀面臨著巨頭的競爭,必須要通過持續研發投入來全面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取得顯著的市場份額。
寒武紀CEO陳天石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作為一家成立僅5年的創業公司,寒武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寒武紀期望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實現收入的跨越式增長和高水平盈利,從而更好地回饋投資者;而不是通過在短期收縮研發投入,犧牲長期競爭機會來獲得現階段的小規模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