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物聯網、5G等現代科技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集成電路的支持,換言之,集成電路是目前我國科技發展的核心零部件,因此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集成電路行業。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上海、無錫等城市擁有強大的經濟和人才優勢,長三角地區憑借這些優勢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區域。
集成電路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光迅科技(002281)、大唐電信(600198)、士蘭微(600460)、恒潤高科(836021)、國民技術(300077)、中芯國際(688981)等。
本文核心數據:集成電路行業規模、長三甲地區集成電路產量。
1、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的發展
我國高度重視集成電路制造行業的發展,多年來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2020年11月份,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將集成電路寫進中國“十四五”規劃,旨在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突破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關。
2、政策促進下我國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在我國政策的促進下,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主要代表企業不斷突破技術壁壘,促進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其中中芯國際目前已能夠生產n+1 nm的集成電路,雖不能完全替代7nm的芯片,但也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我國機場電路短缺的問題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呈逐年增加趨勢。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為8848億元,較2019年增加17.00%。
3、長三角地區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區域
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提升,各個地區都加入了集成電路研發和生產的環節,目前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集成電路最主要的生產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這些城市有著上海復旦、浙江大學等高等學府,具有較大的人才優勢,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因此,長三角地區成為了目前國內最主要的集成電路開發和生產基地,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0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有6家。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開發、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及支撐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國內最主要的集成電路開發和生產基地,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布在上海、無錫、蘇州、杭州等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究開發、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及支撐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長三角區域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以及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較合理的集成電路產業結構、豐富的產業人才等優勢,吸引國內外的投資,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
新建成以及正在建設的各個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需吸引大量的國際國內投資,發展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一整套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以及完整的集成電路周邊服務產業和配套設施,如物流等,成為這一區域主要的發展目標。
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國家級IC設計業產業化基地在全國僅有的7個中就占了3個,即上海、無錫、杭州;在全國國家級IC設計人才培訓基地中,區內也占5個,即上海交大、復旦、東南、浙大、同濟。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基礎最扎實、技術最先進的區域,產業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產業鏈全面發展。其中集成電路制造行業本土企業有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合肥睿力、華潤微電子等。
2015-2020年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量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但產量占全國比重呈現波動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60.04%下跌至2020年的51.98%。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長三角地區“一市三省”集成電路產量共計為1359.01億塊。其中,江蘇省和上海市集成電路產量分別為836.50億塊和288.67億塊,浙江省和安徽省為174.10億塊和59.74億塊。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