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數字化轉型,打造新型能力,推進業務創新轉型,除了策劃實施系統性解決方案以提供技術支持,還應建立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并推進管理模式持續變革,以提供管理保障。前文介紹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戰略、新型能力、系統性解決方案三大主要視角。本文介紹治理體系視角,治理體系視角變革價值保障的治理機制和管理模式,構建支持新型能力打造、推動業務創新轉型的治理體系。
一、治理體系的四個子視角
治理體系視角包括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等四個子視角。
數字化治理。是指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數字化治理機制,應用架構方法,推動人、財、物,以及數據、技術、流程、組織等資源、要素和活動的統籌協調、協同創新和持續改進,強化安全可控技術應用以及安全可控、信息安全等管理機制的建設與持續改進等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數字化治理機制。包括為實現四要素協同、創新管理和動態優化建立的標準規范和治理機制等內容。二是數字化領導力。包括高層領導者對數字化轉型敏銳戰略洞察和前瞻布局,以及由一把手、決策層成員、其他各級領導、生態合作伙伴領導等共同形成的協同領導和協調機制等。三是數字化人才。包括全員數字化理念和技能培養,數字化人才績效考核和成長激勵制度,以及跨組織(企業)人才共享和流動機制等。四是數字化資金。包括圍繞新型能力建設等數字化資金投入的統籌協調利用、全局優化調整、動態協同管理和量化精準核算等機制。五是安全可控。包括自主可控技術研發、應用與平臺化部署,網絡安全、系統安全、數據安全等信息安全技術手段應用,以及安全可控、信息安全等相關管理機制的建立等。
組織機制。是指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組織職責和職權架構,提高針對用戶日益動態、個性化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柔性服務能力等內容。
【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標準原文中,治理體系,包含通則、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等內容,本部分節選“5.5.3 組織機制”部分】
組織應從組織結構設置、職能職責設置等方面,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職責和職權架構,不斷提高針對用戶日益動態、個性化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柔性服務能力。
組織應開展的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a)適時建立流程化、網絡化、生態化的柔性組織結構,并建立數據驅動的組織結構動態優化機制,提升組織結構與新型能力之間的適宜性和匹配度;
b)建立覆蓋全過程和全員的數據驅動型職能職責動態分工體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動態溝通協調機制,提升新型能力建設活動的協調性和一致性。
管理方式。是指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組織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推動員工自組織、自學習、主動完成創造性工作,支持員工自我價值實現,與組織共同成長等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管理方式創新。包括推動職能驅動的科層制管理向流程驅動的矩陣式管理、數據驅動的網絡型管理、智能驅動的價值生態共生管理等管理方式轉變等。二是員工工作模式變革。包括支持員工基于移動化、社交化、知識化的數字化平臺履行職能職責,以及以價值創造結果和貢獻為導向,激勵員工開展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和價值實現等。
組織文化。是指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組織文化,把數字化轉型戰略愿景轉變為組織全員主動創新的行為準則等內容。
【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標準原文中,治理體系,包含通則、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等內容,本部分節選“5.5.5 組織文化”部分】
組織應從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方面入手,建立與新型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相匹配的組織文化,把數字化轉型戰略愿景轉變為組織全員主動創新的自覺行為。
組織應開展的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a)積極應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引發的變革,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引領、主動求變、務求實效的價值觀;
b)制定與價值觀相匹配的行為準則和指導規范,并利用數字化、平臺化等手段工具,支持行為準則和指導規范的有效執行和迭代優化。
二、治理體系過程聯動方法
治理體系過程聯動方法主要包括策劃、實施、評價和改進全組織的治理體系,以支撐新型能力(體系)的實施與運行,其主要過程方法如下:
圖1 治理體系過程聯動方法包含的主要過程
治理體系的策劃。按照識別和策劃的新型能力(體系)對治理體系創新提出的需求,從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等方面,系統策劃治理體系創新變革的方案和路徑。具體而言,需按照新型能力(體系)有效實施與運行的要求,識別數字化治理制度、數字化領導力、數字化人才、數字化資金、安全可控等方面的需求,形成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方案。需從組織整體層面識別組織機制優化調整、管理方式創新變革、員工賦能賦智等方面的需求,形成組織機制和管理方式優化方案。需識別組織文化方面的需求,形成組織文化建設方案。治理體系的優化升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需高度重視其與新型能力(體系)的適宜性,做好總體規劃,按照分布實施的要求明確各方協同推進治理體系建設的方法路徑,明確必要的支持條件和資源需求,以及相關責任人、參與人、相關方職責等。
治理體系的實施。依據策劃的治理體系建設方案,組織相關方協同推進數字化治理制度建設、組織機制調整、管理方式變革、組織文化建設、安全可控技術應用以及安全可控、信息安全管理機制建設等工作,逐步構建覆蓋全要素、全員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打造小微化、網絡化、平臺化的柔性組織,實現員工的精準賦能賦權和創新激勵,并形成與組織管理變革相適應的組織文化。治理體系實施過程中,應持續推動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等方面的匹配性優化調整,并將相關成果進行規范化、制度化處理,以提升治理體系相關建設、優化活動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治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建立治理體系的診斷、對標和評價體系,對治理體系建設的全過程及其作用成效等進行動態跟蹤、全面分析和精準評判,識別持續改進的需求和機會,推動治理體系迭代優化,不斷提升其對新型能力(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