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當前臺積電是全球最牛的芯片制造企業,拿下了全球55%的芯片代工訂單,像蘋果、華為、高通、聯發科、AMD等等企業都高度依賴臺積電。
更重要的是在先進工藝方面,臺積電一騎絕塵,其它企業拍馬都難追上,比如按照機構的數據,在10nm以下的芯片制造份額上,臺積電占了92%,三星占了8%,足以證明臺積電有多厲害了。
也正因為臺積電的領先地位,所以臺積電營收、利潤不斷的創新高,同時市值也是不斷創新高,現在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企業,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遠遠超過英特爾,甚至超過了阿里。
而各大國家和地區,也一直在爭取臺積電過去建廠,提升自己的芯片制造水平,比如美國,日本、歐洲等地就一直在拉攏臺積電。
目前臺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價值120億美元的晶圓廠,也計劃擴充南京廠 ,并考慮在日本成立一座鎖定特殊制程的工廠。
不過自從去年下半年全球芯片大缺貨,再加上美國針對華為的芯片禁令之后,全球都似乎在進行芯片制造競賽了,近2年就會有29座晶圓廠投產。
此外,美國提出了520億美元計劃,想要重振芯片制造產業,重新成為全球的芯片制造中心;韓國更是拋出510萬億韓元(約合4500億美元)計劃,稱要利用10年時間,將韓國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
還有日本、中國大陸、歐洲等地也是不甘落后,紛紛大手筆投資芯片制造產業,動不動就是上千億投資,都想在芯片上盡量實現自給自足,降低風險。
這對于臺積電而言,無疑不是一件好事情,畢竟以前臺積電是全球芯片產業的代工大廠,大家都將訂單給臺積電,讓臺積電賺得盆滿缽滿的,造就了如今臺積電的王者地位。
但如果接下來全球眾多的國家和地區提高自給率了,能夠自己生產芯片,減少對臺積電的依賴了,那么臺積電不管是營收、利潤都會下滑。
針對這個情況,近日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急了,在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后的記者會上說表示,現在大家都想提升芯片產能,但相關國家耗費大量金錢與資源,仍無法得到自給自足的目標。
他甚至表示,過去數十年的自由貿易,才大幅促進了半導體技術發展,現在大家想讓時光倒流,是相當不切實際的,若嘗試讓時光倒流,不僅成本將會提高,且技術進展腳步可能放緩。
很明顯,張忠謀是相當反對大家投重資來生產芯片的,希望回到自由貿易的狀態,希望大家不要想著去自給自足生芯片,大家繼續分工合作,最直白的來講,就是大家把芯片生產訂單給臺積電就好了,不要自己生產,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