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5G視為一座待開采的金礦,那5GtoC算是這座金礦的表面層,而大量的金礦是地底下的5GtoB。工信部高層曾表示,5G應用場景中約20%在toC,80%在toB。
如何挖掘5G toB價值?從開通首個5G商用網絡算起,5G已商用兩年多,產業一直致力于完善5G網絡和5G行業終端等,搬掉橫在行業與5G之間的大山。從目前看,5G行業終端、模組數量少、價格高、質量參差不齊是阻撓5GtoB規模發展的重要一環。
此時,筆者想到,我國各種地鐵、高鐵隧道建設中,同樣遇到崇山峻嶺。但我國自主研發的盾構機,成功地快速打通一座座高山,讓中國交通全球領先。如果在5G終端發展中,同樣擁有這樣的利器,那該多好。
據悉,在即將于8月31日-9月2日召開的世界5G大會上,5G行業終端認證領域的“盾構機”——5G產業服務平臺,或將發布。據筆者了解,基于該平臺,華為、運營商、研究院、垂直行業組織等將聯合成立多個5G行業終端認證實驗室,解決5G行業終端認證瓶頸,還將持續賦能。
筆者好奇,在5GtoB產業商用兩年多,已有一些5G行業終端認證機構情況下,業界為何要發布更多5G產業服務平臺?該平臺為何被視為打通5GtoB規模商用的利器,又將為產業各參與方帶來哪些價值?
01 5G終端認證:橫在垂直行業與5G間的大山
GSMA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劉鴻近期表示,全球共建設169個5G商用網絡,5G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15%。在中國,5G套餐用戶已經有約5億戶。但5G最大的使命,在于使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2020年被視為5GtoB商用元年,如煤礦、鋼鐵、港口、制造等超20個行業,部署5G示范應用,形成數千個5GtoB合同。截至2021年一季度,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建成超1000張5G虛擬專網。
可以看到5GtoB已經實現0到1的突破,下一步要實現1-N的規模復制。在這一過程中,具有超級上行等能力的5G網絡、豐富的5G行業終端、完善的5G行業應用、順暢的云網邊端互聯互通能力,可謂是5G商用成敗的關鍵。
在網絡側,3GPP等國際組織不斷推進和完善5G網絡技術標準,以及我國IMT-2020(5G) 推進組等組織不斷推動跨域、跨廠家網絡集成、驗證、優化,網絡側的互聯互通有技術支撐和組織保障機制,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
但在終端側,由于5G行業終端發展起步較晚、制造企業多、絕大部分規模較小、能力較為離散、缺乏端到端集成驗證環境,導致終端性能穩定性低于預期。因此,終端側面臨諸多挑戰,猶如一座橫在垂直行業與5G間的大山。
具體看,首先,5G終端穩定性急需提高。筆者多方調研得知,不論是此前采用CPE作為前傳接口,還是現階段,設備通過模組外掛方式,實現5G聯網,其可靠度為99.9%,無法達到工業99.99%的要求。另外,5G終端長期運行過程中容易受到工業環境(高溫、粉塵等)影響,也會存在性能不穩定的問題,近期國內某制造項目,工廠客戶明確表示,5G終端在穩定運行半年以后產品自身電容被擊穿、導致業務中斷。
業內一位人士告訴筆者,在其過去兩年多的5GtoB項目實踐中,約70%的問題是由終端和應用聯網后引入的。現階段5G終端在投入實際產線作業前,由于缺乏真實的測試環境、終端可靠性及耐久性驗證環節缺失,導致很多項目存在試錯性交付現象,現場出了問題,才去排查、解決,缺乏提前的端到端系統集成驗證,使得5GtoB終端、應用交付成本居高不下,影響行業客戶對5G應用的信心。
其次,5G終端互聯互通測試驗證標準不統一。5G網絡有全球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測試驗收標準,但5G模組和終端尚未形成統一的開發和測試驗收標準。而且隨著5G網絡技術規范的演進,配套的終端、模組開發和驗收標準也要與時俱進,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例如電力行業有授時的要求,機器視覺應用有超級上行的需求,都需要網絡側和終端側同時具備相應能力,才能滿足。當前行業里面在發布和采購認證5GtoB終端模組的時候,基于不同的測試標準、測試流程、測試用例、組網配置,導致認證的終端質量也參差不齊。
同時,當前網絡發展適度超前,終端發展緊隨其后,需要網絡側更加主動引導和賦能終端產業。測試認證不僅僅是解決通過還是失敗的問題,更多是測試認證的過程中建立互動溝通機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到推出滿足行業需求的終端。網絡和終端產業攜手、齊步發展。比如兩年前就開啟智慧港口建設的寧波港,在今年才開始商用。背后的原因并不只是5G網絡部署問題,端側可靠性難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最后采用雙發選收雙終端方案,端到端性能穩定下來,解決了不卡頓、不花屏問題、經過實測驗證,各項指標穩定下來后,才堅定了港口方的信心,正式啟動5G港口商用簽約,并開始推廣復制到集團其他港口。
又如某鋼鐵廠,5G網絡部署了一年,各種宣傳見諸報端,但一直沒有真正實現5G多業務上線,也是因為終端不可信問題。隨著5G網絡建設,雖然終端設備聯網問題得到解決,但終端設備的可靠性,依然需要驗證、測試、提升、認證。
最后,5G模組成熟度不夠。5G模組主要作用在于連接,承載端到端通信、數據交互功能,是5G終端核心部件之一。5G模組廠商,不僅為下游終端廠商賦能通信能力,也決定了終端設備價格及用戶體驗,可謂是終端商用成功的關鍵。
近日,在2021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5G行業模組是推進5G規模應用的大難題。5G模組價格高以及各行各業碎片化需求,造成模組很難上量。在筆者看來,如果5G終端沒有穩定性,統一的測試用例和規范,以及5G模組成熟商用,行業應用規模復制將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因此,行業急需統一的測試用例、規范、測試環境,提高5G終端、模組測試認證的公信力,助力5GtoB行業終端加快商業節奏。
02 行業聯合:構建5GtoB領域的“盾構機”
業界也發現這個問題。筆者注意到,在最近召開的全國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現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表示,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芯片、模組等關鍵產業環節的供給能力,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合作,加快建立產品共同創新、價值共同創造、利益共同分享的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
產業該如何在5G終端認證領域構建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商業生態?我們看到,一些5G推動者,如華為有技術、有認證能力,并不斷推出5GtoB終端認證標準,拉齊產業對5GtoB 終端的認識,幫助 5G toB 項目成功。
但如果僅靠一家企業,很難做到,必須產業各方合力解決,畢竟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期望,業界能繁榮終端認證產業生態,解決端側性能穩定,滿足更多行業更多細分需求。
這就有了本次5G世界大會上,華為與各方將聯合發布的5G產業服務平臺。為何我們說該平臺是5G商用領域的“盾構機”呢?
從合作模式來看,筆者各方交流了解到,基于該平臺,華為愿意免費提供測試核心網、測試規范、測試用例、建設指南、認證證書、培訓課程等能力,打造聯合目標;合作伙伴需要負責落地實驗室建設和運營所需人財物資源,并承接聯合目標,優先選擇具備將合作成果在集團、區域、行業市場化的合作伙伴。
從過去華為與合作伙伴取得的成績來看,華為及伙伴已在5GtoB終端方面取得豐碩成績。
比如華為內部的Wireless X-Labs和 Cloud Open Lab,伴隨著華為5G產品線的成立,過去四年一直在探索行業應用對網絡和終端需求,并積累了一些5G終端和應用的測試規范和能力,并從2020年開始與業界終端和應用伙伴一起開展集成測試驗證,并將經過測試驗證的終端推廣部署到商用項目中。
目前已經與移遠、廣和通、鼎橋、中微普業、廈門四信等模組和終端廠商合作完成40款5G終端、模組測試認證。同時,為了更好滿足不同行業需求及日益增長的測試認證需求,華為計劃與更多的行業伙伴共建5G產業服務平臺,開展聯合測試認證工作。
主要分為三類:
一是面向運營商客戶,比如,7月16日,中國電信攜手華為,發布全球運營商首個面向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5G+云+AI端到端集成驗證測試中心—5G OpenLab,實現端到端驗證與集成,提高認證效率。
二是面向行業客戶,華為聯合行業客戶,通過與行業協會、行業集成商共建5G產業服務平臺,開展行業端到端集成驗證,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向行業提供可信的認證產品。
三是面向地方產業需求,華為聯合地方功能平臺共建5G產業服務平臺。比如在4月份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與華為簽署了共建5G產業服務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在筆者看來,華為5G產業服務平臺合作模式,能將各方能力發揮到極致,有力促進5GtoB終端產業發展,服務行業需求。
觀察:
5G產業服務平臺將加速行業應用規模復制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5G基站96.1萬個,占全球70%以上。但5G行業應用,仍面臨如何從1到N的規模發展難題。
在筆者看來,本次華為將發布的5G產業服務平臺,對產業各方有著積極意義。對華為而言,將拉通內部資源,整合行業力量,更好解決產業在5G終端上面臨的難題,讓5GtoB發展更進一步;對建設認證實驗室的組織而言,將加速各自組織或行業創新力,助力產業更快挖掘5G商業價值;對行業終端廠商,借助平臺,不僅擴大行業影響力,更可通過華為認證后,實現客戶按圖索驥,直接獲得訂單。
獨行快,眾行遠。產業想要實現長遠發展,離不開完備的標準,完善的產品測試,借助華為5G產業服務平臺,將加速5G行業規模復制。
當然,筆者在此的“劇透”只是5G產業服務平臺的部分內容,該平臺在測試認證、人才培養、聯合創新、行業標準等方面將如何布局?哪些產業方將積極合作建設?這些答案,在即將召開的世界5G大會上,將會一一揭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