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場表現景氣,上證指數重回3700點上方,多個板塊錄得大漲,半導體芯片股再次走高。截至13:18,半導體板塊指數漲2.43%,康強電子、立昂微、萬業企業漲停,天華超凈、中穎電子漲超15%,南大光電、芯源微、晶瑞電材漲超10%,景嘉微、士蘭微、北方華創等紛紛跟漲。
此前半導體板塊經歷了短暫的弱勢運行之后,再次重振旗鼓掀起漲停潮。當前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增加,芯片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強勁的需求支撐也推動了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近日發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報告指出,2021年第2季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出貨金額249億美元,年增48%,季增5%,創歷史新高紀錄,SEMI看好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將持續迎來強勁的增長。
芯片短缺問題未能緩解,新一輪汽車“停產潮”再次掀起。在9月5日慕尼黑車展開幕前新聞發布會上,多家德國汽車高管警告稱,全球芯片短缺的危機在2021年無法完全解決。戴姆勒集團CEO、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卡勒紐斯表示,芯片短缺的問題可能要等到2023年才能解決。而受芯片短缺影響,戴姆勒也在近期下調了其汽車部門的年度銷售預測,預計其2021年合計汽車交付量將大致與2020年持平,不會大幅上升。 此前,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品牌本季度受到了馬來西亞半導體供應商暫時停廠的沖擊。卡勒紐斯表示,今年三季度似乎是公司受芯片短缺影響最大的一個季度,希望該情況能在第四季度得到緩解,汽車交付量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福特歐洲董事會主席Gunnar Herrmann的看法相比戴姆勒CEO明顯更為悲觀,他認為,芯片短缺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當然,他又補充道,“很難準確地指出這種情況究竟何時會結束”。與此同時,他還指出市場對于缺芯的看法,他表示,消費者普遍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加劇了芯片短缺的情況。
此外,疫情也令本就短缺的芯片市場“雪上加霜”。據外媒報道,在三名員工最近因COVID-19疫情死亡后,馬來西亞半導體公司Unisem將關停部分工廠,為期7天。此舉對汽車制造商和其他依賴芯片供應的企業造成了新的打擊。 Unisem表示,其位于霹靂州怡保(Ipoh)的工廠將關停至9月15日,以此來遏制疫情的傳播。該公司董事長John Chia表示,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有多名員工感染了COVID-19,并已有3人死亡。在重新開放工廠后,該公司將限制進入生產設施的人數。Unisem的營收中,大約12%來自汽車領域,28%來自通信領域,30%來自消費領域。 Unisem是馬來西亞大型芯片組裝商和測試商之一,為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等公司提供服務,其工廠的停產,對供應鏈造成了進一步影響,尤其是各種低端芯片的供應,包括特斯拉和豐田在內的諸多車企都需要這些芯片來生產汽車。
除供應端短缺以及需求端持續旺盛外,價格端受供需不平影響也持續走高,8月31日,三星和韓國晶圓代工廠商Key Foundry通知客戶,將在今年下半年提高芯片代工價格,計劃提高15%至20%。而臺積電此前更是宣布,對2022年晶圓代工的價格進行調整,最高漲幅20%,于明年第一季度開始正式生效。另外,供應鏈傳出消息,聯電也再次向客戶發出上調晶圓代工價格通知,11月平均漲價10%,部分制程漲幅或超15%,28nm制程的報價上調至2800-3000美元,創出歷史新高,而這已是聯電今年以來的第4次漲價。聯電預計,產能利用率超過100%情況將延續到年底,第四季不排除再度調漲價格。
當下,半導體行業前景前景大好,各企業紛紛推動半導體行業發展,加大投入擴充產能。9月9日,TCL在全球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未來5年,在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及材料、半導體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產業領域,通過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開放技術和數據平臺、戰略業務合作、聯合研發、產業投資等途徑,將投入超過200億元。英特爾宣布將在美國投入約2.2萬億日元,建設新工廠,還將投入約3850億日元實施工廠擴建計劃。此外,卓勝微、韋爾股份等此前也曾表示加大相關投入提升產能。
諾安基金蔡嵩松表示,半導體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矛盾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短期之內無法緩解。因此,本輪半導體芯片景氣度在時間維度上很可能超預期。隨著國產相關技術產品陸續攻克,行業即將步入市場總量和國產市占率雙升紅利期。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近期臺積電、聯電、三星相繼傳出漲價消息,一方面反映了當前半導體景氣度持續向好,主要晶圓廠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2022 年底;另一方面將利好國內晶圓廠,為行業進一步漲價打開空間。
天風證券認為,站在三季度的時點,隨著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高漲,供給受到擴產約束在年內難以大規模釋放,預計供不應求的格局至少持續到年底,高景氣度的持續性提供了持續超預期的動力。需求提升和國內產業鏈帶來的“量”的增長值得被更加關注,判斷擴產和國產化的趨勢將超出預期,持續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板塊;該機構判斷車用半導體、IoT、特種IC正在量價齊升的初期,手機、PC、電視等結構性升級帶來的半導體價值量提升也將助力相關國產設計廠商持續高速增長;國產半導體制造板塊已進入戰略擴產期,高景氣度背景下,下半年有望量價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