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儼然已經成為如今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主旋律”,下游客戶因此苦不堪言,需要面臨芯片短缺又漲價的難題。但是,各大芯片代工廠們卻接訂單接到手軟,成為贏家之一。
10月8日,三星電子公布了公司今年第三季度業績。根據預計,三星該季度有望實現利潤15.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57億元),營業利潤刷新三年來歷史最好成績。
而在這一成績的背后,超半數由半導體業務貢獻。半導體短缺是推動三星電子業績飆升的關鍵原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電子風光的背后,卻正遭日本企業“卡脖子”。在19種芯片生產必須材料中,有14種材料都是日本企業占據優勢地位。
因此,日本企業能夠利用自身在半導體材料產業上的優勢地位,輕松卡住他國芯片產業的脖子。對日本半導體材料高度依賴的韓國,便在遭日本出口管制之后,半導體產業受到巨大沖擊。
為此,近兩年來韓國一直在積極推動芯片材料自給自足,嘗試將更多的自主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今年7月份時,韓國政府對外宣稱在EUV光刻膠、制造電路用氟化氫、智能手機OLED面板用氟化聚酰亞胺這三種關鍵半導體材料上,對日本的依賴有效減輕。
而韓國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2018年,韓國從日本進口氟化氫的金額達6685萬美元;而在2020年時,這一數字只有937萬美元。
同時,韓國從日本進口的EUV光刻膠數量,也實現了十分明顯的下滑。
從以上數據中能夠看出,在短短兩三年里韓國果真擺脫了對日本的依賴,不受受制于日本?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如今,韓國進口的光刻膠,80%以上仍是來自于日本企業。只不過,韓國由原來的直接從日本企業進口,轉變為從日本JSR比利時子公司進口。這造成了韓國不再依賴日本材料的假象。
EUV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都有著極高的技術壁壘,韓國企業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夠攻克。而且,在EUV光刻膠上日本企業的壟斷達到了100%,韓國根本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企業。
由此來看,韓國一時之間離不開日本企業。但是,如今全球貿易摩擦以及日韓之間的微妙關系,都讓韓國企業對此十分焦慮。
半導體材料受日本壟斷,成為懸在韓國企業上的一把重劍,就連三星也無法擺脫這一境況。在三星電子光鮮的外表下,卻有著不小的隱患,讓人難以忽視。
為了提升半導體產線的國產化率,三星等韓國企業近年來也在不斷努力,加快“卡脖子”產業的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過,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這條路走得并不容易,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