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 12 月起,汽車行業缺乏芯片面臨停產的問題就開始困擾無數車企。時至今日芯片短缺問題并未緩解,反而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美國(GM)通用汽車近日宣布,因芯片短缺,通用在北美的6家工廠停產。福特也宣布縮減部分車型的生產,很多汽車工人因此暫時失業。此前,為了避免工廠停工,一些汽車制造商會先將汽車生產出來,囤放在工廠周圍的停車場里,等待芯片到貨后再補裝。福特表示,截至3月底,他們已有兩萬多輛汽車停在停車場等待安裝芯片。
華爾街日報》記者:通用汽車說,這個夏天,他們在密蘇里州的一家工廠已經囤積了三萬輛皮卡車。
隨著汽車工業逐步走向電動化、智能化,車載芯片在汽車生產過程中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一輛汽車所需的半導體數量從幾百個到一千多個不等。這些芯片控制著從點火到剎車,到座椅控制等各個系統。
《華爾街日報》記者:單個的芯片被裝在這些電子控制單元中,它們就像是人體中有著不同功能的獨立器官,以電子形式告訴硬件該做什么。
近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車用半導體短缺造成車企大舉減產,很多車企“立即指責臺積電”短缺。“但我告訴他們,你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怎么能‘優先考慮其他人’而不給你晶片?”劉德音在采訪中提到, 為了解決芯片短缺問題,團隊對不同的數據多重檢核以了解哪些客戶真正需要,哪些客戶在囤貨。“我們也在學習,因為我們以前不需要這樣做”,這也迫使他做出艱難的決定,推遲對被認為沒那么迫切需要的重要客戶的訂單。“有時客戶可能不滿意,但我們只需要為行業做最好的事情。
業界人士指出,劉德音在專訪中,首度明確談及車用芯片供應鏈有人囤貨的問題,否則不會在臺積電已經盡全力擴產供貨,還有人指責臺積電不努力。這和美國官方公開征求半導體產業自愿提供數據,希望厘清與解決相關問題、還原真相的初衷不謀而合。
業界分析,從供應鏈近況來看,先前車用芯片大缺貨,確實在部分市場通路商有囤貨現象,特別是大陸市場,而臺積電本身既已厘清實際問題,又大舉提升車用微控制器(MCU)代工產能,有助目前車用訂單塞車狀況較兩個月前改善,并且讓真正有迫切需求的客戶能早點拿到產能,先前臺積電祭出漲價措施,也是「以價制量」的重要策略。
談到這段期間車用芯片短缺導致的美國車廠減產,以及間接造成的就業問題。劉德音認為,一開始車廠立即指責臺積電產能短缺,「但我告訴他們,你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怎么能(優先考慮其他人)而不給你芯片?」
劉德音透露,「在全球芯片短缺下,被送到工廠的芯片數量,比運用于產品的還多,這意味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積芯片。」
劉德音強調,為了解決問題,臺積電團隊運用不同的數據多重檢核,以了解哪些客戶真正需要,哪些客戶在囤貨。他說,「我們也在學習,因為以前不需要這樣」,這也迫使他做出艱難的決定,推遲對沒那么迫切需要的重要客戶訂單。
彭博社(Bloomberg)對官方貿易數據的分析顯示,去年,中國企業花費近320億美元從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其他地方的供應商購買此類設備,比2019年增長20%。
另外,行業集團SEMI預測,去年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對華芯片設備總銷售額達到181億美元,高于2019年的134億美元。
儲存半導體是一回事,但儲存制造半導體的復雜、昂貴的機械又是另一回事,而且還伴隨著風險。
這對雙方都是不好的結果。
雖然對于儲存用于制造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設備來說,這可能是有意義的,但這種方法不適用于每臺成本達數千萬美元的晶圓制造設備。
這就像試圖通過收購裝瓶廠來確保可口可樂的供應,但卻沒有其標志性口味所需的“秘密”原料。
與可口可樂不同,芯片不僅需要秘密的成分——化學物質、氣體,甚至光波——而且需要技藝高超的人,他們知道并理解復雜的“配方”,才能制成成品。不同的配方取決于制作的芯片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