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棗君注:在網上看到一個通信人的帖子,感慨頗深,特此轉發。
我是02-08在通信行業,待的是北美的兩家五百強。
我畢業那會,通信可以說是最風光的行業,沒有之一。外企多,待遇好,逼格高。
那會朗訊給9300,比一般的行業高幾倍,招聘逼格高,都在各地的高檔五星酒店。
那時通信也是亂造。有些項目,居然把歐美整個團隊養在國內。
我和公司的一個法國團隊一起做了很久的項目,這些法國同事天天住在巨貴的五星酒店里,打車都是實報實銷,一搞就休假,法國的中國的都休。有個法國帥小伙(真帥),一休假就飛去香港。
我問過他們在巴黎的薪水,其實現在看來也不高,多年經驗的也就3000-4000歐一個月。20年前,中國的那段時光應該夠他們回味一生。
那時待過的有家公司,出差補貼400一天,很多出差多的團隊,靠這個發了財,一年就是北京一套房的首付。
最近偶然碰到了些以前通信行業的老人,近況好的不多。
A 男 現在大概48、49。也是一中堅名校的計算機本碩。很早就做了manager,14年底被愛立信裁了后,離開了通信。中間失了三次業,兩次半年,一次一年多。最后的信息更新是18年,停在了一個臺資電子廠,做project manager。后面再沒更新了。
B 男 現在大概44。一般重點本科的計算機本碩。20年起在家帶孩子炒股。
C 女 原來索愛的,cs專業,應該也40出頭,保險的干活。
D 男 北郵的本碩,44,一直專心做技術,寫程序。現在一個創業小公司做編程,收入一直沒有明顯下降,工作也好找,就是說累。
E 男 北大CS的本碩,44。能力一流,踏實文雅。后來轉去了一家頭部互聯網,職級不低。
F 男 西交的本碩,44。裁員后,做外包,有兩年的時間只有半年有工作。有次碰到熟人,哭了。
G 男 華南理工本碩,44。工作后沒多久就開始混,做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6年前應該就沒有正經的事做了。
有位同事當年聊天時說,有次在新澤西出差,在一個超市買東西,被一個美國老太叫住。老太在超市工作,和前同事搭訕說,看見前同事拿著有公司logo的袋子,說她以前是也是這家公司的,參與了程控交換機的研發。
——帖子結束
小棗君后記:
我是06年入行通信的,當時,國內處于2G末期,國際上3G剛剛啟動。
剛入職的時候,聽說2000年那會,是通信行業最高光最賺錢的時候。老員工那時候領年終獎,都是拿麻袋裝錢的。領導在年會上發獎金,也是幾萬幾萬的發。要知道,那時候南京城區的房價,也就幾千塊一平。
當時,好多老員工買房,公司邊上,均價2-3千的都看不上,都去市中心買,去河西北邊買,去城東月牙湖買。如今,這些地方都是均價7-8W,甚至逼近10W。
當時,據說有一位科長,買了4-5套房,成了名副其實的“房叔”。
我入職那會(06年),打車去公司,出租車司機一聽我是ZX的,立刻就會問:“你們單位好啊,工資獎金一年幾十萬吧?”
可惜啊,我入行晚了,后來通信行業一年不如一年,我算是完完整整見識了行業的衰敗。
二十年的光陰,通信行業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行業一路變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