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新的經濟業態,數字經濟由此加快了發展的步伐。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提出,我國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從而建設數字中國。這意味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持續創新,新技術的落地應用也需要進一步加以推動。
然而,新技術的落地應用卻面臨著場景探索、市場應用等多重挑戰;而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還存在新技術水平滯后、算力成本高等難點;新技術的創新發展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探索研究,克服底層技術“卡脖子”等痛點。
近日,在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指導下,數據猿攜手上海大數據聯盟共同舉辦的“魔方大數據系列論壇之數智化轉型升級”專場在上海落幕。本次大會以“聚焦數智價值 引領產業變革”為主題,政府領導、相關領域的企業以及投資人共聚一堂,深入分析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在論壇的圓桌會議環節中,簡約費控CMO兼渠道負責人邱斐擔任主持人,美創科技副總裁兼數字化轉型業務總經理王利強、星陀資本合伙人秦毅、思邁特軟件副總裁吳曉、凱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兼產業研究院院長由天宇、威爾森達示數據平臺總規劃師黃建平作為對話嘉賓,以“新環境+數智時代下,資本、技術、人才的產業化思考”為主題,深入探討了數字經濟新格局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如何與應用場景結合、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面臨的資本、運營等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數字技術的最大價值在于商業落地
一直以來,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都是實現政企數智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當前,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經濟邁進了新的環境,在新的環境下,如何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政企數智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
同時,這也是業界廣為關注的核心問題。會議伊始,主持人邱斐率先向在場的對話嘉賓發出提問:在新的社會以及行業環境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該如何商業化落地?
對于這一發人深省的問題,對話嘉賓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探討之余,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汽車行業所處的整體環境也產生了變化,新能源汽車的興起促使產業迭代,它既符合綠色經濟的發展規劃,又與新一代消費群體的購車理念相吻合。在新產業與新消費的影響下,新的發展機會也由此而來,只有利用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產品智能化,才能更好地為綠色經濟賦能,為消費者提供體驗感更好的汽車產品。”黃建平如是說。
黃建平所在的威爾森長期為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及用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和新的市場需求,威爾森將持續提供安全穩定的大數據及數字化解決方案,進而推動汽車企業數字化、大數據、AI等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落地應用。
實際上,不僅是汽車行業,在數字時代,企業抑或是個人,都不可避免的需跟隨時代經濟的發展提高業務水平和質量,對于數據從業者、數智化服務商而言,如何為企業以及員工提供智能化服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對此,思邁特軟件副總裁吳曉表示:“數據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要素,對其進行分析的軟件和工具必不可少,只有對這些軟件和工具進行技術革新,并推動落地應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以及員工?!?/p>
據吳曉介紹,思邁特軟件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將傳統BI工具成功走向智能BI,并致力于將BI工具深入到企業及員工,將智能化的應用場景聚焦到每一個用戶。在為企業提供BI分析工具中,吳曉表示,思邁特對技術的要求很高。不僅要讓客戶能夠很好地使用這個工具,還需要幫助客戶建立數據文化,幫助客戶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運作。
當前,隨著《數據安全法》的正式實施,以及國家對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定義,數據的安全合規性訴求得以進一步加強,企業只有正確合規地利用數據價值,才能促進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美創科技副總裁王利強表示,“大數據和A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海量的數據,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已不能滿足企業業務需求,新型的大數據技術不僅能實時處理海量數據來完成敏捷式商業輔助決策,還能通過多源復雜數據融合創新來幫助企業完成跨業務環節的流程優化和經營改進,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但是隨著數據安全越來越被重視,企業在處理海量數據時也需要更重視數據資產保護,在滿足合規的基礎上保護好企業重要資產,為持續挖掘數據資產的價值而做好系統性準備。”
美創科技以“聚焦數據安全、釋放數據價值”為宗旨,圍繞數據安全、容災備份、數據管理等多方面挖掘和鑄造數據價值,已在醫療、金融、能源、制造等領域為企業提供數字技術以及數據安全解決方案,加強數據安全保護。
資本推動技術“火力全開”
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更是支撐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過程中,資本的力量不可忽略。借助資本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孵化新技術,并助力企業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上市,獲得資本支持,進而加快企業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資本平臺股權激勵等方式,吸納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或團隊加入,以促進技術創新,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星陀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星陀資本”),其創始團隊來自國內頂級VC機構,主要面向新消費、新科技領域的成長性企業,投資方向包括潮流文化、顏值經濟、健康生活、科技賦能等。目前,星陀資本的核心團隊共投資參與了近百個項目,其中約兩成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成功上市,短期內,星陀資本所投項目均已實現了可觀的浮盈。
相較于技術本身,秦毅作為一名投資者,似乎更愿意著眼于實際應用。對此,秦毅表示:“技術的宗旨是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技術的研發要回歸落地,進而為企業帶來營收,而評估技術的好壞要根據客戶和市場的反饋,這是一個需要驗證,逐漸遞進的過程?!?/p>
另一位投資方由天宇也深以為然,“作為投資方,企業的整體發展概況是一個參考要素,對于技術為重的企業,通過開源的方式賦能行業,促進行業的數智化發展,進而推動技術的商業落地,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發展模式?!?/p>
由天宇所在的凱聯資本(Capitallink)成立于2002年,在中國境內和國際資本市場有近20年資產管理和投資基金管理經驗。凱聯資本分設有人民幣投資業務和美元投資業務,伴隨科技和經濟一路成長,幫助中國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成長并銜接世界經濟活動。
誠然,技術研發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資本的支持將推動技術的快速發展。然而,除了需要資本的支持外,我國在技術創新層面還存在亟待填補的溝壑。
高端人才點燃技術創新的引擎
盡管近年來我國科研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芯片等關鍵技術的創新能力依舊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不論是科技界還是產業界,對于這個問題都“如鯁在喉”。我國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為何存在短板,又該怎樣擺脫掉技術“卡脖子”的逆境,在場的對話嘉賓紛吐納心聲,建言獻策。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技術的難點在于缺少芯片,芯片的緊缺同時也關乎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自動駕駛、5G等技術,都離不開芯片的支持。芯片的缺失從本質上講,是缺少高端人才,以及前期的研發投入?!秉S建平說到。
在數據安全領域,王利強也談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由于缺少相關的人才,隱私計算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案落地應用比較差,只有大力培養既懂技術又懂場景的人才,才能順利將技術落地。因此目前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一方面在于前沿技術理論無法落地,另一方面在于結合場景的工程化表現不佳,與真實場景使用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能力的一個關鍵要素是研發,而研發活動需靠核心技術人才。因此企業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人才聚集的“生態圈”,產生“以才聚才”的強磁場效應,助力核心技術的及時掌握和突破。
對于當前企業在技術層面存在的痛點,吳曉還有著不同的看法。吳曉分析到:“從思邁特自身角度而言,包括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業務場景中有很多合作伙伴,但業內的企業在合作過程中依然有比較封閉的現象,因此企業缺少開放性的合作模式,只有企業間互相開放,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現在合作場景化依然比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在此我也呼吁企業間應開放合作,共建生態,共贏未來?!?/p>
通過對話嘉賓的精彩分享,可以看出,盡管當前技術的創新與研發還有困難需要克服,但隨著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新技術的落地應用也將逐漸擴大。未來企業的發展,要將技術與資本相結合,進行優勢互補,同時吸引高端人才。利用技術、資本、人才“三駕馬車”,拓展市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會議最后,六位對話嘉賓對新技術的創新應用表達了美好的希冀,也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表達了巨大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