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消息,西部數據表示由于閃存原料遭到污染,導致日本兩座存儲器廠產能出現問題。
在西部數據的一份聲明中為該報道提供了更多細節,聲明稱,西部數據及其生產合作伙伴鎧俠其閃存芯片生產材料受到污染導致生產中斷,其中位于日本的四日市和北上市工廠都受到了污染。西部數據還表示,該問題將使其產量“至少”減少6.5艾字節產量。(1EB=1024PB= 1024*1024TB,如果以一片NAND容量512GB計算,影響數量超過200萬片)
據了解,四日市廠區有六個工廠,占地69.4萬平方米,有6300名員工。北上廠區由幾家工廠組成,一個新的K2生產設施正在建設中,將增加136,000平方米的生產空間。
(鎧俠官網公告)
而鎧俠方面則表示,3D NAND Flash是主要受影響的產品,該產品用于各種 SSD 和其他產品,并希望“早日恢復正常運行”,這意味著生產已經停止。該公司沒有說明其產能受到了多少影響。但鎧俠表示傳統2D NAND閃存的發貨不會受到影響。
截至目前,西部數據和鎧俠的聲明沒有給出恢復生產的時間,目前也不清楚工廠中斷的影響會有多嚴重。
鑒于3D NAND閃存的周期時間長,此次芯片原料污染導致的芯片生產中斷或將在生產重啟后的幾個月內產生影響。
根據Omdia數據顯示,當前全球NAND閃存市場中,三星電子以34.5%的占有率位居榜首,前六位全部被美日韓企業包攬,日本鎧俠占據全球市場第二位,占比19.5%。其后依次是SK海力士,占比13.6%、西部數據占比13%、微軟占比9.9%,英特爾占比5.9%。國內玩家方面,今年增長勢頭強勁的中國長江存儲緊隨其后。
總體來看,三星電子的頭部地位很難動搖,但隨著中國市場監管部門最近批準SK海力士收購位于大連的NAND閃存制造工廠,未來SK海力士有望超過鎧俠躍居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這兩座工廠材料受污染導致停工一事,臺灣地區知名半導體行業分析師陸行之表示:“我從1995年看半導體行業開始,就覺得很奇怪,每次存儲器或者半導體下行跌價周期來了,總是意外來個地震、火災、材料污染、停電來給供給踩個剎車,把價格穩住。”
陸行之強調,這到底是出亂子的頻率太高(無論上行、下行周期都發生),是老天爺在作弄,還是人在作怪,好想知道這些半導體公司的保險公司是如何應對的。事實也確實如此,不時出現的火災、停電、地震、材料污染、罷工,讓芯片達到供需平衡這條路太難走了。
從去年到現在,芯片短缺危機持續不斷,緊繃的芯片市場一旦遭遇重創就會導致一系列連鎖效應。在此次事件之前,三星在西安的生產也因Covid限制受到沖擊,所有這些最終都可能導致基于 NAND 的產品短缺。再加上近年來的寒潮、地震、火災、停電等自然災害導致芯片行業一次次停工停產,也進一步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