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還在加緊推進Intel 4工藝的推進,但是它已開始宣傳更先進的Intel 18A工藝,這些可謂是PPT工藝,原因是蘋果推出的M1給它巨大的震撼,因此試圖通過宣傳這些PPT工藝挽回客戶的信心。
Intel在愛爾蘭的Fab 34項目推進的是Intel 4工藝,原本預期到2023年量產,但是今年1月已開始裝配ASML的EUV光刻機,預計將提前在今年下半年量產;Intel的20A、18A工藝將趕在明年下半年量產。
Intel當下的工藝命名頗為讓人困惑,它在去年對芯片制造工藝重新命名,采用了全新的數字系列,具體來說就是Intel 4、Intel 3、Intel 20A分別是Intel原來的7nm、6nm、4nm工藝,分別對應臺積電的4nm、3nm、2nm,Intel 18A則是新出來的工藝可以稱之為2nm改進版吧。
然而當下Intel 4都還在規劃下半年量產,按照Intel的10nm工藝被延遲數年,Intel 4也已從去年量產推遲至今年的尿性來看,Intel 4今年能不能量產依然存在疑問,更別說它更先進的20A、18A等先進工藝了,這些都可稱為PPT工藝。
導致Intel大舉宣傳自家的PPT工藝,在于它當下在PC市場所面臨的巨大壓力,AMD搶奪了公眾市場,蘋果則刺激ARM陣營蠢蠢欲動。
AMD在2016年推出的Zen架構大幅提升了X86架構的性能,再加上AMD的處理器由臺積電代工,臺積電的先進工藝領先于Intel,兩者加持之下,AMD的處理器性能遙遙領先,由此在PC市場不斷攻城略地,據悉在桌面PC市場,AMD已取得領先優勢。
蘋果的M系處理器更是給Intel巨大的震動,蘋果的M系處理器屬ARM架構,2020年推出的M1媲美Intel的i7,今年的M1 ultra則媲美i9,尤為難得的是在性能接近Intel的PC處理器同時卻擁有低功耗的優點,M1 ultra的功耗只有i9的一半。
AMD和蘋果M系處理器的一大助力都來自于臺積電的先進工藝制程,依靠臺積電的先進工藝制程提升了性能的同時卻大幅降低了功耗。在14nm工藝及之前,Intel的工藝制程其實一直領先全球,然而從14nm工藝之后,Intel的工藝提升速度就開始落后于臺積電,到如今更已遠遠落后。
正是AMD和蘋果帶來的巨大壓力,Intel不得不改變命名方式,到如今更開始宣傳它的PPT工藝,希望借此穩住陣腳,避免它在PC市場進一步潰敗。目前Intel雖然在桌面PC市場落后,但是它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依然領先于AMD,因此在整體PC市場還居于領先地位。
柏銘科技認為Intel宣傳更先進的20A、18A工藝并無太大意義,畢竟它當下的7nm工藝(Intel 4)都不知道能否在今年下半年如期推進,而臺積電已確定在下半年量產3nm,頗為諷刺的是據說Intel已在爭取臺積電的3nm工藝產能,這似乎恰恰反映出Intel認可了臺積電的3nm工藝具有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