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全球缺芯,又大漲價的情況下,除了英特爾表現不佳外,其它的芯片巨頭們都是大賺一筆,三星、美光、高通、博通、AMD、聯發科等等,都是營收大增。
再比如TSMC、SMIC等晶圓代工企業,日月光等芯片封測企業,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而作為芯片進口大國的中國,去年進口芯片金額更是達到了4325.54億美元(約2.8萬億)左右,同比增長23.59%,而進口芯片個數達到了6354.8億個,同比增長16.92%。
那么2022年是不是會繼續延續著去年這樣的高增長勢頭,實際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可能并不是的。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產芯片產量為807億塊,同比下降4.2%,這可能是最近3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了。
而一季度,國內集成電路累計出口量702.8億個,同比也下降了4.6%。
另外好在進口芯片數量也下滑了,今年一季度累計進口芯片個數為1403.1億個,同比下降9.6%。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進口芯片數量少了,但進口金額變多了,一季度國內集成電路累計進口金額1403.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4.6%。
這意味著進口芯片的價格更高了,原因就在于芯片漲價。早兩天余承東還在說,汽車芯片原本賣10、20塊,現在漲到2500元……
為何生產、出口芯片量都減少?業界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海的疫情,要知道上海在國內的半導體領域,可以頂半邊天,國內主要的芯片公司中,其中約一半公司辦公地址在上海,很多設計公司在上海均設有研發中心或辦公室。
截止至2021年底,上海共有20條已達產/待建設的晶圓生產線,受3月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的生產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導致產能下滑,出口下跌。
而另外一方面,則是業內認為單純的全球大缺芯情況,在某些領域可能有所緩解,甚至有些類型的芯片,存在產能過剩的可能。
比如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智能硬體的需求開始出現急劇下降,一季度手機下滑11%、電腦銷量也下滑了,這有可能將導致芯片供應出現過剩危機,從而影響了進出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