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消息,在新冠疫情、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芯片產能緊缺的問題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不過隨著各大晶圓廠擴產、渠道商釋放庫存,市場已從“全面缺芯”進入到“結構性缺芯”。不過,目前大部分基于8吋晶圓生產的芯片產能依然是非常緊張,但是也有一些芯片設計廠商為了解決產能供應問題,開始將芯片由8吋轉向12吋晶圓制造。
目前眾多MCU、功率器件、電源管理芯片(PMIC)、射頻芯片、CMOS 圖像傳感芯片、指紋識別芯片、顯示驅動IC等芯片還是停留在較老的成熟制程,制造成本相對低廉,目前提供這些工藝的晶圓制造產線多為8吋產線。另外,由于目前現有的8吋產線大多已經完成折舊,這也使得這些芯片在8吋線上生產,比提升制程工藝切換到12英寸線上生產更具成本優勢。這也導致了部分成熟制程芯片設計廠商還是愿意在8吋晶圓廠生產。
而且對于晶圓廠商來說,由于目前12吋晶圓廠已經成為主流,上游的半導體設備廠也已經轉向了12吋設備,很多8吋設備已經停產,這也使得晶圓廠商即使想要擴產8吋晶圓產能,也是比較困難。即使可以依靠采購大廠淘汰下來的二手8吋設備。但是在全球晶圓制造擴產潮對于設備旺盛的需求之下,這些二手8吋設備的價格也隨之暴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晶圓廠擴產8吋產能的動力。
因此,對于一些毛利較高的芯片設計廠商來說,為了保障供應,也開始積極的修改設計,將其原本依賴于8吋晶圓制造的芯片轉向12吋晶圓制造。
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稱,業界有電源管理芯片廠商指出,多個采用8吋晶圓的產品已轉向12吋制程,且高通、蘋果、聯發科等大客戶進入12吋制程后已陸續放棄此前爭取到的8吋產能。
消息人士稱,隨著高通和聯發科等尋求轉向12吋制造電源管理芯片,二三線晶圓廠將在2023年釋放更多可用的8吋產能,雖然今年晶圓代工產能不會松動,但2023年二三線代工廠有望空出更多8吋產能。
不過,之前晶圓代工大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從趨勢上看,許多認為8吋廠產能不足,會導致有部分產品轉進12吋,但12吋廠本身也相當滿載,降級生產原本基于8吋的產品也不符合當初規劃,想法雖然可行,但實際操作上不會大量發生,因為經濟效益不符合原先預期。而且目前8吋產線設備越來越昂貴,且許多廠商停產,8吋產能也很緊缺。此外8吋產能上的汽車芯片出貨正在成長,尤其電動車半導體含量遠高目前傳統車用,估計中長期對8吋廠依然有強勁支撐,不擔心少量8吋產品轉入12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