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健康管理需求的增加,5G、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和醫療健康的融合應用不斷增加。業內人士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療的融合發展將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健康中國建設和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智慧醫療是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集成應用于醫療衛生領域,實現健康醫療服務的數據化、標準化和智能化,以提升醫療的品質、效率與效益等,對合理優化健康醫療資源配置,增強民眾獲得感等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智慧醫療是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器。
目前,智慧醫療的技術基礎已經成熟。大部分醫療設備的數字化,使我們能夠及時獲取醫療中的各種信息,控制設備運行;大數據的應用,醫療記錄、健康監測數據的積累規范以及跨流程、多專科整合,使我們能夠全面了解醫療過程所發生的各個細節;人工智能還帶來了機器學習、邏輯判斷分析方法、運算能力的快速提升,使機器能夠代替部分人的智能,處理醫療及管理中的問題。
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智慧診療,提升對老年人醫療健康服務保障能力,規劃同樣作出部署。比如,拓展醫療健康裝備服務鏈,建立健全重點人群健康信息的自動感知、存儲傳輸、智能計算、評估預警等全程管理體系等。
智慧醫療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首先,數據標準與質量缺失。大量醫療數據缺乏標準化,導致整合困難;覆蓋面不足,醫療記錄有斷點;醫療記錄數據不完整,質量有待提升;信息用自然語言描述,自動化分析處理困難。其次,在信息安全方面,由于個人信息保護要求高,管理難度大。最后,限制政策多,鼓勵應用法規少,產業政策不明晰。加之跨學科與跨專業人才缺乏,需求與技術實現溝通不足等,都嚴重制約了智慧醫療的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信息司副司長劉文先指出,追求最高的健康水準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推進互聯網和大數據規范應用,加快智慧醫療深入發展,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參與、形成合力、聯合創新、共建共享。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醫師協會日前成立了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今后將著力打造“醫研企”結合平臺,追蹤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醫療、物聯網、醫工結合與成果轉化、新技術應用和產業驅動、醫療產業和政策生態構建等熱點話題。
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戰略規劃中一項重要的民生領域應用,也是民生經濟帶動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點,其建設應用是大勢所趨。近幾年,國家政府各部門積極推動政策,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未來幾年將是中國智慧醫療建設飛速發展的時期,在新醫改方案的指導下,政府將會加大當地智慧醫療建設方面的投入,將會有更多的醫療機構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一些信息化建設較好的醫療機構也將致力于建設更為先進的醫院管理系統,提升自身競爭力,給廣大居民帶來更好的醫療體驗。
我國新醫療改革不斷深入發展,對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大多數醫療機構已經初步建成自己的醫療信息系統,計算機硬件和網絡設備基本搭建完畢,其基礎業務平臺已經逐步成型,隨著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更多的業務將納入到信息化流程中,軟件產品和服務的比例將大幅提高,醫療信息化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一方面,隨著多項醫療衛生信息化政策的出臺以及醫改的深入,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得到關注,促使醫療管理的理念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病人為中心”過渡,因而對醫療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在客觀上為其深化應用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