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市場開始穩步復蘇,尤其是中國車市快速復蘇,迅速推動了芯片需求大幅增長。更重要的是,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程度不斷提高,車用芯片的單車價值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車用芯片的需求快于整車銷量增速,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由于汽車芯片處于供小于求的情況,我國汽車產量受到了汽車芯片供應的嚴重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我國汽車的生產情況來推測我國汽車芯片的供應情況和規模。
在我國汽車 “新四化”主流發展趨勢、半導體行業整體供應趨勢以及復雜國際關系背景下,發展國產汽車芯片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也涌現出了一批國產汽車芯片 設計公司,比如地平線、黑芝麻、紫光國微,產品涉及了自動駕駛 Al、MCU、功率器件、安全芯片等多個方向。
集成電路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目前全球產業鏈分工基本形成,美國對外加征關稅等一系列舉措,干涉了國際集成電路產業的正常秩序,打亂了正常的國際分工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發展速度。同時,由于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企業在美投資及開展業務,導致國內半導體產業向高端技術領域的直接投資和技術受讓形成實質障礙。
汽車半導體按照在車身上的不同應用領域可以分為計算及控制芯片、存儲芯片、傳感器芯片、通信芯、功率芯片等。車內負責計算和控制的芯片主要分為功能芯片 (MCU) 和主控芯片 (SOC),由于在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當下行業的重點關注方向,目前在整個汽車半導體中的市場占比約為 30%。MCU指的是芯片級芯片.一般只包含CPU 一個處理單元(例:MCU=CPU+ 存儲+接口單元),而OC 指的是系統級芯片,一般包含多個處理單元(例:SOC=CPU+GPU+DSP+NPU+ 存儲+接口單元)。在商業模式方面,汽車芯片廠家在傳統商業合作模式中一般面向 Tier1,提供基本的芯片硬件和驅動,不會直接面向主機廠,而在 SOA、新能源汽車、5G 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加持之下,傳統的汽車電子商業生態平衡正在被打破,產業鏈上掌握關鍵資源和核心技術的環節正在重塑全新的商業模式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勢在必行,未來也將繼續大力發展。與龐大的機動車保有量相比,新能源汽車占比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新購、更換等需求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也將進一步提升,這將為IGBT等功率半導體帶來需求。除此之外,車聯網、自動駕駛以及智能汽車的出現將會使得每輛車的芯片搭載量迅速上升。因此,預測到2026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將增長到778億美元。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包含高級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人機交互、信息娛樂等場景需求,計算的算力需求高,并行度高,需要性能強勁、能效比更高的車載計算芯片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完成視覺、語音以及 NLP等計算處理與自學習、自主進化。將深度學習應用于上述典型場景設計專用的車載計算芯片,結合工程技術實現落地,引領產業快速發展
由于近期新冠疫情和貿易摩擦影響半導體供應鏈穩定性,半導體工廠開工率和產出量下降,使需求端收緊。對全產業鏈缺貨漲價潮“一環接一環”,導致供應極其緊張、缺貨成為新常態、設備交貨延期的消息接連不斷。由于汽車的產業鏈很長,汽車芯片短缺,會形成蝴蝶效應,不僅影響上下游產業鏈,而且會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壓,導致汽車成為影響最大的一波產業。缺芯問題正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汽車行業上空,無論國內外皆面臨汽車芯片荒的困境。為了避免貿易戰風險,推動國產替代進程,從而實現自主可控,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進程中,也有很大一批優質企業涌現出來,遍布汽車芯片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