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促使行業資源配置方式逐漸由要素驅動型向科技創新型轉變。隨著老齡化加劇和國民健康意識的逐步加強,我國醫療行業創新不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愈來愈多的醫療機構走上數字化轉型之路。數字技術在行業發展中的作用不再僅僅局限于輔助性角色,而是變得更加具有戰略性價值。
疫情幾乎沖擊了所有產業,但唯獨醫療賽道逆勢而行,全世界都開始意識到醫療的重要性,積極發揮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性,必須讓醫療行業有希望。對此,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醫療政策,智慧醫療的熱度不斷上升。在眾多醫療產業中,智慧醫療帶來的優勢有目共睹。尤其是中醫在防病治病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中醫智慧醫療賽道打開了嶄新的希望。
優化健全產業基礎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引領、安全保障和公共服務平臺等作用,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產業持續優化升級。一是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在醫療器械標準體系框架下,完善醫學裝備產業與應用標準和信息標準體系建設,促進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標準化。二是健全安全保護體系,加強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三是健全產業基礎平臺體系,支持建設面向醫學裝備領域的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面向醫學裝備與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跨領域協同服務平臺,加快提升醫學裝備行業技術咨詢、標準制定、檢測驗證、認證認可等服務。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人民醫療保健意識的逐漸提高,醫療資源的供給能力匱乏的問題愈加嚴重。數字醫療需求逐步增長,傳統醫療亟待升級。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緊密聯系的數字醫療領域一直是醫療大健康投資重點關注的領域,傳統醫療與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緊密結合已經是行業大趨勢。數字醫療行業在算法、算力、適應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產品使用便利度上幾經迭代,行業頭部公司已經從最初的疾病篩查服務升級到協助醫生做智能診斷服務。
雖然我國醫療數字化轉型政策在不斷完善發展,但是仍存在個人隱私泄露、醫療數據外流等問題。體現在醫療體系與市場規模存在顯著差異,由內外部醫療管理運營混亂導致的醫療效率不高、服務體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導致的數據質量低、標準不統一等。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醫療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意味著轉型程度低,缺乏宏觀管理,不利于醫療行業數字化資源的整體優化配置。
醫療的數字化在近些年來已經成為大趨勢。互聯網與新科技的發展,使得數字化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愈加廣泛,數字化醫療成為改變醫療行業現狀的有效切入點。特別是在醫療行業百弊叢生的今天,數字醫療的崛起幾乎成為必然。受傳統就診理念影響,患者扎堆大型醫院,即使是小病也不優先選擇社區醫院,由此引發看病困難、信息傳輸不暢、醫療服務體驗差等就醫現狀,傳統醫療模式亟須重構。因此,在信息時代,具有單靠主觀經驗判斷、信息傳輸延時等特點的傳統醫療模式的局限性逐漸凸顯,小型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信息化系統的資源投入與數字轉型,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涉及的相關技術范圍非常廣,如底層數據采集中包括信息化、 物聯網、,處理分析中包括深度學習、認知計算、 區塊鏈、生物信息學及醫院信息化建設等。健康大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不僅是分析數據間的相關性,還需要嚴格驗證其中的因果性。因此,數字醫療領域的各個玩家應該思考如何跟醫院、新藥研發、醫療服務機構、醫藥工業等融合,深度挖掘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