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花錢建設智慧城市,但卻不去管它是不是能夠運營,是不是能夠用智慧城市的杠桿去帶動數字經濟。這樣的智慧城市在中國是越來越行不通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發布在華為《ICT新視界》的一篇文章道出了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關鍵問題所在。
智慧城市要面向運營,有造血功能,以人為本,提高民眾體驗的滿意度,是智慧城市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啟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探索,重建設更注重運營,開始逐漸成為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統一認識。
當然,說到智慧城市還離不開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復雜的巨系統。過去智慧城市偏重垂直系統建設,今天開始橫向以城市為載體,所以更是一個關乎全局的錯綜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從建設到運營,從豎井系統到橫向暢通,城市的數字化需求迎來結構變化,這要求智慧城市系統提供商從關注技術到關注場景、關注服務轉變。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深耕者,華為早已認識到這一變化,并協同“能力型”伙伴完成智慧城市建設的供給能力拼圖。華海智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智匯”)就成為華為認證的總集伙伴之一,去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咨詢規劃、方案設計、集成交付、運維運營等關鍵服務能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出最大效益。
專業全面升級,就業方向廣闊
新華電腦學校始于1988年,專注互聯網教育。學校緊跟時代潮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高度重視專業結構優化和專業建設教學,加強辦學特色和專業創新,根據前沿發展趨勢,布局智慧城市部署及運維技術專業方向,致力于培養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智慧城市部署及運維技術專業以“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為背景,推動數據資源共享和互通,保障基礎設施穩定運輸和重點領域信息安全,提升安全網絡基礎,加快信息技術創新發展。例如:數據分析、信息采集、網絡維護、智慧城市管理等。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互聯網技術、管理與運維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互聯網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的運維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智慧城市部署及運維技術專業的就業前景廣闊,構建在互聯網的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互聯網人才的需求越發迫切。從整體看,智慧城市部署及運維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涉及智慧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管理、數據分析與處理、系統運行與維護、網絡組建與維護、網頁設計、BIM建模等工作。
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通天柱”
何為新型智慧城市?從某種角度講,它就是以云為基礎、數據為要素、AI為核心構建的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持續進化的智能系統。城市智能中樞則是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通天柱”和核心樞紐,致力于打造“感知-認知-行動-決策”深度協同的閉環,讓城市的每個角落,讓不同的行業應用場景,都能智慧地感知、思考、執行、進化、創新。
城市智能中樞是各種智慧化能力的“蓄水池”,通過全域感知服務、知識計算服務、機器人服務、決策優化服務、時空計算服務和智慧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助力新型智慧城市應用敏捷創新;城市智能中樞還是經驗沉淀、價值分享的通用平臺,華為云及其廣大生態伙伴的知識、經驗、能力在這個平臺上累積、融合,并在各行業中加速復制,以促進業務創新,實現多方共贏;城市智能中樞更是一個對外賦能、承上啟下的平臺,依托華為云強大的aPaaS能力,面向不同的行業、多樣化的業務場景,有效消除應用痛點,驅動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以云原生城市智能中樞時空計算服務為例,它可以用于快速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在智慧城市規劃、自然資源監測、石油勘探、應急保障等場景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基于城市智能中樞時空計算服務的分布式云原生調度引擎、自適應時空網格加速技術,城市實景三維建設可以實現7天內完成200平方公里、2cm精度級別的建模,效率是業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城市智能中樞還將華為云盤古CV大模型融入到三維場景建模中,實現基于內容感知的3D建模,場景解譯準確率高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