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集成電路行業在細分領域出現多極分化趨勢。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市場疲軟,而汽車行業“含芯量”顯著增加,成為集成電路行業的重要動力。在這個領域,一批中國企業正脫穎而出。展望未來,我國汽車電子產業前景光明。
汽車產業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過去十年,在政府大力引導下,中國汽車產業借勢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跑出了“加速度”,還成為帶動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領導者。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永葆敬畏之心,不斷探索,避免在核心技術上被“卡脖子”。同時,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更要錨定科技創新,爭取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此外,構建完善的、有特色的產業生態也至關重要。
因為全球汽車目前新能源車普及率很低,實際上才5%的樣子。但是我們普及較快,大概明年可以突破30%,所以我國企業在另一個外國幾乎為0的產業快速布局。那就是為全球各地的公共交通提供的電動巴士,其實就是政府采購的電動公交車。根據國際能源署預計,2022年全球銷售的電動巴士約為15萬輛,其中幾乎都為中國品牌所占據。而電動巴士到2030年,將達到接近500萬輛的需求。所以如果你看到招聘你的是國際巴士新能源企業,也是可以進去的,該行業到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盡管疫情反復及國際局勢不穩定等因素對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干擾,但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產銷兩旺,延續高速發展態勢。2022年11月,致同中國發布《致同咨詢行業洞察—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行業》報告。報告指出,雖然受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疫情沖擊,但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進一步提高。同時,在促銷政策和地方性補貼政策相繼出臺的影響下,以及國內油價上漲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供需集中釋放,并帶動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建設提速。
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無疑會成為產業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突破口。“汽車產業的轉型一定要與國家的戰略緊緊相扣,低碳化、綠色的發展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重要體現。”付于武透露,目前汽車行業的主管部門、協會組織正在制定汽車產業的“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線圖,預計會在2023年一季度推出。在他看來,目前產業發展的目標和賽道已非常清晰,接下來留給汽車人的最重要的課題便是把握住歷史性節點,持續奮斗,跑出“中國速度”。付于武表示,中國成為汽車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國際化。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必須走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壯大。
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近期蔚來、比亞迪等車企海外布局相關的資訊,尤其是大舉進軍歐洲的信息,一度將新能源市場的關注點從國內拉向了海外。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出海之路道阻且長。汽車是長生命周期的產品,不僅僅是生產和銷售重要,屬地化的運營和售后服務同樣重要。未來想要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還要依靠更為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布局,更為完善的銷售與運營服務網絡的搭建。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是大勢所趨,淘汰燃油車是必然的,高度人工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唯一導向, 安裝的電子零部件越來越多,中控大屏,隨著汽車的發展車載互聯網技術,車載電子產品的數量將會增加,未來,每輛移動汽車都將成為車載互聯網上的一個節點,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繼續發展。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