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奧爾德曼和openAI的橫空出世在全世界范圍內刮起人工智能的風潮,也極有可能為很多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算力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基礎也收獲了很高關注度。下面,我要展示的正是公司在算力領域取得的成果……”在一次線下創投項目路演活動上,通過這段開場白,杭州瑞聚智能項目經理胡天明充分調動起了現場觀眾的注意力。
從儲備英偉達GPU,到在細分方向進行突破,瑞聚智能2023年發展歷程,可謂過去一年國產算力企業發展路徑的縮影。
部分企業“搶卡”熱情降溫
2023年,英偉達GPU在人工智能產業中依然有舉足輕重的“江湖地位”。
“我們聯合上市公司合作伙伴戰略儲備了價值約1億元左右的英偉達高性能GPU,瑞聚智能負責市場化運營,主要為H100、H800和4090等型號的產品,公司未來聚集在向客戶提供高密度液冷智算計算資源。”胡天明在前述路演活動中的話印證了這一點。
“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算力主要依賴英偉達GPU的狀況沒有發生過變化”,某AI大模型公司的王先生(化名)表示,“我們儲備的各型號英偉達GPU加起來也有上萬塊,目前看來是夠用的”。
不過,發現,雖然2023年年初國內各家AI企業搶購英偉達GPU的確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部分企業“搶卡”的熱情已經沒有年初那般高漲,一些儲備了足夠多GPU的企業甚至有點趨于“佛系”。
李先生(化名)在某頭部互聯網大廠從事AI業務,他告訴,公司年初儲備了萬張級別的A100,但目前沒有再加大囤貨英偉達的GPU,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拿不到算力更強、性價比更高的H100等新一代旗艦,而已有GPU也能支撐對大模型的訓練,差別在于訓練速度,比如同樣數量級的訓練用A100去跑所花費的時間是H100的數倍。
李先生表示,目前國內大模型訓練算力是難以與國外頭部企業相比的,人工智能從業的人才質量也有差距,但未來人才在AI領域的重要性或許會得到加強,簡單來說算力解決“訓得快、訓得多”的問題,而高素質的人才或能在“訓得準”上有所突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芯片國產替代和算力租賃
對于GPU儲備充足的公司來說或許可以“佛系”一點,但國內仍有很多AI企業算力緊缺,尋找替代品和算力租賃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2023年,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AI芯片國產替代上下了功夫。比如,寒武紀(688256.SH)于2月17日披露《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說明書(注冊稿)》,擬募集超16億元投入先進工藝平臺芯片項目、穩定工藝平臺芯片項目等,包括開展 3 款不同算力檔位的高集成度智能 SoC 芯片研發;景嘉微(300474)(300474.SZ)曾在5月31日發布《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等一系列公告,定增擬募集資金不超過42億元,擬投入高性能通用GPU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但,國產芯片在性能上與英偉達仍存在不小差距。
李先生表示,目前英偉達GPU在全球范圍內都大幅領先,不要說國產GPU,即便是AMD的產品也和英偉達存在不小的差距。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華為推出昇騰310、910 NPU。NPU(神經網絡處理器)針對矩陣運算專門優化設計,可解決傳統芯片在神經網絡運算時效率低下的問題。華西證券(002926)研報認為,昇騰910芯片單卡算力已經可以與英偉達A100相媲美。
但是要知道,A100也只是英偉達上一代產品。由此可見,AI芯片國產替代還有不小的距離需要追趕。
除了國產替代,另一條路徑則是2023年快速發展的算力租賃。
開源證券表示,目前業內自建 GPU 算力資源廠商較少,需要第三方算力服務商為有高性能需求的客戶提供算力云租賃服務。華西證券研報顯示,中美AI產業算力層存在差距,算力租賃、算力國產化或為解決辦法,算力租賃是一種通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租用計算資源的模式,云廠商通常按照用戶租賃的GPU數量及時長進行收費,也可按訓練實例每月收費,預計2026年國內算力租賃市場潛在收入空間約為2628.2億元。
受此影響,年內多家A股算力租賃概念上市公司的股價都有過漲幅較大的主升,鴻博股份(002229)(002229.SZ)從2月7日開盤價7.92元/股,到8月22日最高價45.29元/股漲幅近5倍;中貝通信(603220)從8月22日開盤價19.93元/股到11月16日最高價50.63元/股漲幅超1.5倍。
成熟細分領域實力增強
對于算力行業,GPU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并非行業的全部。2023年,在光模塊、服務器等更為成熟的算力細分領域,國內企業也在不斷增強實力。
根據東吳證券研報,光模塊是光通信核心器件,行業空間將隨著AI算力建設快速增長,快速提升的算力需要高速率傳輸架構與之適配,800G等高速光模塊的需求進而提升。
根據中際旭創(300308)(300308.SZ)中報,公司可為云數據中心客戶提供100G、200G、400G 和 800G 等高速光模塊,在Lightcounting發布的2022年度光模塊廠商排名中,中際旭創和Coherent 并列全球第一。下半年以來,中際旭創、華工科技(000988)(000988.SZ)、光迅科技(002281)(002281.SZ)等企業均表示已布局1.6T等下一代光模塊產品。
服務器領域,浪潮信息(000977)(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603019.SZ)等國內企業也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浪潮信息中報顯示,根據 Gartner、IDC 發布的最新數據,公司服務器、存儲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保持全球前列。
其中,2022 年,公司人工智能服務器連續3年全球第一,連續6年保持中國第一。IDC報告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在全球服務器市場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浪潮信息服務器以21.8%的銷售額增速,實現逆勢增長,出貨量和銷售額均位居全球第二。
2023年,還有不少通過并購、資產重組進軍服務器行業的案例,其中高新發展(000628)(000628.SZ)宣布購買華鯤振宇70%股權的關注度較高。
根據相關預案,華鯤振宇為算力產業企業,主要提供基于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處理器的自主品牌計算、存儲等系列產品。高新發展自10月19日復牌至11月2日,股價走出11連板。根據12月17日披露的《進展公告》,高新發展購買華鯤振宇股權交易所涉及的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相關工作尚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