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受矚目的四月CPI即將出爐之際,各大投行紛紛預計我國" title="我國">我國四月的通脹壓力將趨緩。受此影響,電子信息產業" title="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的增長潛力最被看好,這是宏觀經濟面令人欣喜的利好開端,也是避免大起大落的宏觀調控奏效的表現。?
然而另據央企一季度成績單顯示,央企利潤出現首度下滑。相關數值預示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全新風向標,也提醒政府相關部門不可拘泥于一成不變的經濟手段。緊隨經濟面動向順勢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同時對具有一定投資潛力的企業和行業給予一定的幫扶和優惠,這樣才能控制我國經濟在“綠燈區”中的穩健發展。?
加息預期降低?
據悉,即將出爐的4月CPI將低于3月的8.3%,徘徊于8.1%左右。得益于農產品的降價,4月的通脹壓力較之2、3月份而言,顯然將有所緩解。繼第一季度" title="第一季度">第一季度實際投資回落后,4月投資和出口也將會繼續回落,而消費則平穩增長。經濟學家沈明高日前也表示,這一輪通貨膨脹一定程度上是成本正常化過程的開始。?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預警信號圖顯示,今年3月,我國的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為113.3,仍然位于代表經濟穩定的“綠區" title="綠區">綠區”,這是宏觀經濟連續3個月位于“綠區”。在這一趨勢下,四月份的國內宏觀經濟更有望繼續保持這一平穩態勢。?
對此,多家機構預測,5月份的加息預期將因此降低,原因在于這種總量收縮政策可能會引發經濟波動。分析師張寅認為,“防通脹和經濟增長確實是一對矛盾。如果繼續全面調控,經濟會面臨下滑風險;如果放開投資,那么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會繼續推高,未來會傳導至CPI。”這對初顯成效的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
宏觀調控轉向“新雙防”央企需做好從緊準備?
我國經濟將面臨全新挑戰,盡管CPI有望回緩,但國內仍然存在的通脹壓力卻不容忽視。一是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二是核心通脹緩慢上升;三是糧食特別是大米出現漲價勢頭。?
對此,盡管政府文件仍堅持“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雙防”定為目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但新的政策基調卻已然生變。由“老雙防”演變為“新雙防”成為業界日益高漲的呼聲,既要防通貨膨脹,同時也不可忽視經濟下滑。?
另外,一季度的央企成績單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盡管2.6萬億元的營業總收入創出近五年以來的最好水平,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了2.9%,成為國資委成立以來企業效益出現的首度下滑。在原材料漲價和企業自身的成本資金壓力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吳慶說:“目前央企面對的情形已經不是去年的樣子。”?
發改委主任李榮融日前也強調,各企業各行業應加強防范風險的意識,并明確表示央企從現在起要做好兩年從緊的準備。電子信息產業前景看好?
從長遠來看,在日漸回暖并實現穩步增長的中國經濟大趨勢下,通漲壓力的降低必將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其中,隨著原材料等生產成本漲價壓力趨緩,電子信息產業的前景最被看好。?
從第一季度工業銷售的產值來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19%,其中軟件業的發展步伐尤為顯著,增速較全行業平均水平高了10.1%,實現銷售收入1390億元,增長28.7%。盡管其增幅較全國工業增速有所放緩,然而其與制造業、服務業之間的融合趨勢卻日漸加快。首先是基于制造業嵌入式軟件的增長加快,增幅達到了37.3%,較軟件業平均水平高出8.6%;其次是與服務業相關的軟件技術增幅達到了38.3%,超過了軟件業平均水平9.6%,其占軟件產業的比重由上年底的16%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7.2%,這透露出的無疑是極具投資和發展潛力的廣闊前景。尤其是是軟件外包服務的收入更被看作拉動軟件技術服務增長的主要力量,標志著軟件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時代特點,這預示著一個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期的來臨。?
比照一些傳統電子、家電行業出現的萎縮性跡象,諸如平板電視等新興行業的發展步伐著實令人欣喜。迄今為止,該行業對整個產業發展" title="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的拉動效應還未得以很好地體現,這對相關部門而言顯然是一大警示。如何給予該行業一定的政策傾斜,擴大電子信息產業的自身規模和市場空間,打造完整成熟的通信產業鏈,加大行業間的融合力度,將成為國家政府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