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金融風暴" title="金融風暴">金融風暴引發業界對IT業發展的擔憂。《福布斯》日前發表文章稱,隨著雷曼兄弟" title="雷曼兄弟">雷曼兄弟破產、美國銀行收購美林,在科技領域,從芯片廠商AMD到高端服務器廠商Sun都開始感到華爾街傳來的寒意。分析人士稱,美國金融風暴除了影響IT企業的股價外,還影響到一些IT企業的直接業務。目前還很難估計這給IT業帶來的沖擊有多大。
IT業遭遇傳導效應
??? 在美國,金融機構是IT產品和服務市場最主要的客戶,因此,金融業的“潰壩”將繼續傳導至IT行業,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IT需求。
??? 市場分析機構Forrester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金融業占美國IT支出的18%,整個華爾街的公司就占美國IT支出的6%-8%,是IT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花旗分析師" title="分析師">分析師出具的數字顯示,軟件業約10%-30%的收入來自于金融領域。
??? 不少IT企業有近30%的營收" title="營收">營收來自于金融業。有媒體稱,如IBM,2006年的營收中有28%來自金融業,約為256億美元。而Oracle在2006年中有17億美元,約占12%的營收是來自金融公司。其他的包括Sun、CA,都有20%以上的營收來自金融業。
??? 美國金融風暴襲來,依賴金融業的IT巨頭很受傷。今年以來,惠普、思科等IT巨頭已經感受到來自金融領域的壓力。Forrester Research最新發表的針對高級IT經理的調查發現,約有43%的企業計劃削減今年的IT開支,金融領域則有49%的IT部門計劃削減預算。
??? 但是,IT巨頭的免疫力各有不同。有分析指出,IBM可能躲過一劫,連續多個季度的高利潤令市場吃驚。此外,IBM對新興市場的投入也在不斷增長。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的金融業受到美國的影響最小。
??? 美國金融風暴也使科技股變得脆弱。據《商業周刊》報道,由于美元升值和企業緊縮IT預算等原因,高科技板塊已經不再是美國股市的避風港。當然,一些IT企業仍對美國股市整體下跌表現出抵抗趨勢。
中國IT業獨善其身?
??? 雷曼兄弟事件,使中國在美上市的高科技股受累。雷曼兄弟曾持有相當數量的中國高科技公司股票,百度、攜程均為其持股對象。市場認為,如果雷曼兄弟出售手中所持資產,被該公司大量持股的股票將面臨巨大下跌危險。雷曼所投資的中國公司紛紛發表回應。攜程發表聲明稱,不擔心因此出現拋售攜程股票的情況。
資深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認為,美國金融風暴將會對中國互聯網產生一定影響。投資機構和基金將會更加謹慎地進行投資,這將影響到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融資渠道和發展速度,同時這也將影響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和市值。
??? 業內擔憂美國金融危機" title="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可能導致在國外上市的國內IT企業融資困難。天相顧投分析師則認為,IT業是高成長性行業,而中國又是網民數和網絡經濟爆發式增長的國家,為很多風險投資者所看好。而且,中國的互聯網市場相對獨立,發展潛力巨大。
多位分析師稱,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國內IT格局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IDC中國總裁郭昕認為,美國的消費結構和中國市場不同,中國市場主要是以消費硬件為主,美國市場則以消費軟件、服務為主。美國的金融危機會在短期內影響中國IT企業的業績。
??? 從長期來看,美國金融危機將導致中國IT市場競爭更激烈。在美國市場受挫的IT企業可能把業務的重點轉至中國等新興市場,中國IT企業的競爭力面臨考驗。
最好的并購時機來臨
??? 金融風暴重創中國概念股的同時,一些公司也奮力采取了自救的辦法。騰訊控股從本月開始加快了回購股票的步伐,公告顯示,進入9月以來,騰訊控股共進行了7次回購。另據悉,今年以來,冠捷科技共進行了8次回購,回購總數達到了233萬股。此外,游戲商網龍、在美國上市的巨人網絡、盛大、九城和網易都宣布將回購股票。
??? 分析人士認為,次貸危機和全球經濟不振讓全球股市都陷入低迷,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絡股更多受到的是無辜牽累。回購本公司股票一是向投資者表明信心;二是預計將來前景向好,在股價低時買入,待到升值后賣出。
??? 紅杉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張帆表示,華爾街金融風暴對中國互聯網產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相反,其認為現在是投資的最佳時期。
??? 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 分析師羅杰·凱表示:“對于那些具有合理而穩定的客戶基礎,且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來說,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收購時機。”因為,市況不佳對現金流有問題的創業公司而言是一場大災難。
??? 對于持有大量現金的科技公司來說,現在是收購的最佳時機。這是經濟低迷時期到來的一種歷史現象。美國在遭受9·11恐怖襲擊后,市場出現衰退,但思科仍收購了多家小型公司,2002年收購了5家,2003年又收購了4家。
??? 對于國內那些有資本實力的IT企業來說,一個收購資產的時機已然到來。那么,誰將在此輪風暴中脫穎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