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近來臺面上消息較少,但其實市場的運作已逐漸步上軌道,主機端芯片市場也不再是一家獨大景況,可望以更自由經濟的方式逐步落實普及的目標。不過,由于主機端芯片認證條件更為嚴苛,目前全球只有兩家廠商通過USB-IF認證并真正量產上市。其一為前身為NEC的瑞薩電子、以及成立僅3年的美商Fresco Logic。
由于USB3.0的實體層較前代產品復雜,必須整合兩種不同的制程;無論在電氣特性、訊號質量以及電源管理機制,都相當復雜。而主機端芯片的認證難度更高, Fresco Logic技術營銷專員林宏曄表示,主機端除了與作業系統配合外、還要與超過1000項各式各樣的裝置進行兼容測試。USB-IF實驗室所給予的條件之嚴苛、遠超過一般使用者的經驗。一次測試動輒耗費一兩個月的時間。
產業界認為,一但Intel將USB3.0整合進南橋芯片之中,USB3.0主機端芯片市場將面臨厄然終止的命運。對此,臺灣分公司總經理顏哲淵坦言,獨立的主機端芯片的生命周期的確有限,但這是必走的道路-如果Intel沒有整合的動作,代表這個規格的權威性可能遭到質疑。且他認為Intel推出芯片組后獨立芯片市場仍有一段好日可過,2011年至2013年會是USB3.0主機端芯片的市場黃金時期,其后隨Intel產品出貨量增加而遞減。
“我們很清楚市場的高點在哪,也有相應的策略。”顏哲淵說,Fresco Logic可望在今年年底達到100萬顆產品的出貨量,雖然市場生命周期短,但主機端芯片難度較高、市場競爭不若裝置端市場血流成河,只要把出貨量沖高、獲利仍可期。由于擁有獨家開發的GoXtream硬件加速架構,未來Fresco Logic將跨越PC以外市場,鎖定行動運算、影像傳輸與消費性電子領域,開發同樣高效能、低功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