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龍頭中鋼" title="中鋼">中鋼創新應用RFID
中鋼公司成立于“民國60年”,原為國營事業,于“民國84”年改制為民營事業,是臺灣最大鋼鐵制造公司,鋼品的市占率超過50%。為加速提升營運競爭力,中鋼公司不斷追求更先進的生產技術,讓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提升,同時讓時間與資源更能有效被利用,實現中鋼公司落實績效的經營理念,以達成公司企業目標。
鋼鋁研發處林長春正研究員指出,中鋼公司高層決策者于5年前得知RFID" title="RFID">RFID該項新技術發展,對于導入此項技術有著極為正面的想法。在高層決策者認同的助力下,評估公司導入RFID應具有經濟效益,進一步可使RFID的應用達到公司期望的成效目標,因此中鋼公司決定投入預算研發RFID技術與應用。
目前中鋼公司發展RFID在生產、物料管理、廠房機器巡檢、運輸…等方面的應用。而在運輸系統" title="運輸系統">運輸系統上的導入是全球鋼鐵業最早使用RFID的案例,也得到觀摩與學習,成果顯著卓越。
鋼鋁研發處鄭際昭組長表示,RFID在中鋼公司運輸系統的應用主要由公司自行研發。由于中鋼產品本身為金屬材質,加上工廠環境溫度高,在RFID的使用上有許多技術上的限制。公司自行研發的優勢在于,研發團隊能深入了解各部門的需求及產品屬性與環境等條件限制,發展出符合需求的應用,并能控制RFID使用上的品質。其次,公司能在測試過程中不斷改善技術問題。
鋼鐵業的運輸需求
在中鋼的運輸系統中,目前軋鋼一廠的線材已開始RFID的應用。在使用RFID之前,軋鋼一廠是使用成本低廉的Barcode來讀取產品物料的資訊。比起RFID,Barcode在使用上有讀取方向、距離、資料儲存容量等限制。此外,Barcode標簽容易受到操作環境的條件而影響讀取率,標簽也易在搬運過程中受損壞。雖然Barcode成本低,但使用上反而產生許多無形成本。舉例來說,因為讀取率受到很多環境條件與搬運過程等因素影響,當讀取器無法讀取資訊,員工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找出未被讀取的產品。因此,過往在運輸系統中常常有卡車塞在運輸檢核站的情形,這樣的問題連帶影響生產線的產能。
圖1 、檢核站人員使用Barcode讀取器確認產品資料(資料來源:中鋼公司運輸處)
鋼鐵公司的空間可說是寸土寸金。中鋼公司為了讓廠區空間應用更符合經濟效益,規劃將成品倉庫移出廠區外,提高廠區內土地利用價值。中鋼公司運輸處成品管理組楊樹恩組長表示,因為成品倉庫在廠區外,產品從廠房到出貨需要兩次搬運,因鋼鐵體積重量十分龐大,每次搬運都需耗用大量人力與時間,且產品在搬運時有產生碰撞與損壞的情形,連帶使生產線的制程延后導致產量停擺,所以運輸系統的流暢度是必要改善的。
以往,中鋼負責運輸的員工經常需要爬到貨車上檢查未被讀取的標簽與物件,這樣除了花費時間而造成運輸線堵塞外,也有安全上的問題。鋼鋁研發處林長春正研究員表示,先前曾有員工因為擔心延誤運輸時間而不小心在檢查Barcode資料過程中發生意外。員工的安全是無價的,為了避免類似的工作意外發生,改善貨品檢核流程是中鋼公司勢在必行的工作。
中鋼研發RFID成果豐碩
中鋼公司研發RFID應用歷時四年,投入千萬的研發人力成本,在RFID有了重大突破:研發出防水防高溫,且不受金屬干擾的RFID晶片。目前已成功導入部分的運輸流程。除了在晶片設計的突破外,在應用設計上以不增加工作人員工作量與不改變流程為主要設計重點。目前下游采購產品的客戶目前依舊使用Barcode系統,所以中鋼公司的產品上采用RFID與Barcode兩種標簽,生產部門員工在成品出廠前將RFID與Barcode兩個標簽同步掛到產品上,隨后上載產品到貨車上。將RFID標簽安裝與使用流程融入目前現有的運作流程中,在員工的工作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導入過程能將阻力減到最低。 RFID是一種過程創新(Process Innovation)的技術,能讓采用的公司更集中資源,有效利用資料,減少管理成本,但使用人員需花費時間學習與適應操作方式,容易使員工對新技術產生排斥的負面態度。中鋼公司亦有此考量,所以使用RFID的策略上,以先導入運輸系統的應用,一方面RFID在運輸上的應用較單純,導入時的人力訓練等無形成本較低,且對生產線有整體的效益提升,所以在運輸系統上導入RFID的策略風險較低。另外,運輸系統上的成功應用,能提高各部門的信心,有助RFID在中鋼公司各部門的應用發展。
RFID強化中鋼公司運輸系統的資訊流
過往,中鋼公司的產品都需要從廠房運輸至成品倉庫,無法直接出貨給購買產品的公司。如今,將RFID技術落實在運輸系統中,不僅節省人力與時間,產品可直接從中鋼小港廠區運送至下游采購公司,其中減少一次搬運亦減少一次運輸成本產生。
圖2、中鋼公司運輸系統(資料提供:中鋼公司軋鋼一廠與中鋼公司運輸處)
圖3、貨運車上黃色的被動式RFID標簽(資料來源:中鋼公司運輸處提供)
圖4、廠房門口外搬檢查哨站
圖5、貨車車頭前的主動式RFID標簽(資料來源:中鋼公司運輸處提供)
鋼鋁研發處鄭際昭組長指出,原本檢核流程需花費90秒。使用RFID后,現在只需18秒,運輸系統塞車的問題大幅減少。 RFID技術能節省許多管理成本,并避免工安意外與多次搬運所產生的產品損毀等問題。這項應用是鋼鐵產業的重大突破,中鋼公司未來也不間斷地投入研發并將RFID應用改善。
中鋼公司未來應用發展
中鋼公司運輸處成品管理組楊樹恩組長提到,未來公司的目標是將RFID應用規模擴大,包括兩個應用方向:一是由原本只在線材產品的應用規模擴大到中鋼公司其它產品;另外是向下游采購客戶推廣。除了線材外,中鋼公司還有熱軋與冷軋產品,這兩項產品的數量是線材的數倍,未來利用RFID運輸這兩項產品,可以增加RFID技術帶來的價值,同時增加RFID應用能減少標簽的單位成本。對外,若下游采購客戶能使用RFID,能讓中鋼公司的供應鏈整體價值提升,達到1+1>2的成效。中鋼公司在RFID應用的突破與發展,是臺灣RFID技術發展的里程碑,同時也能為RFID市場注入有力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