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還留在2G,指尖觸碰著3G,眼睛盯住4G。”這是我國主導的移動通信技術TD的現狀。
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超過9.3億戶,3G(第三代移動通信)用戶為8719.9萬戶。也就是說,平均每百位手機用戶中有9.1個是3G用戶,而每10個3G用戶中,有4.3個是TD-SCDMA用戶。
從2G“裸泳”到4G“自由泳”
1956年,愛立信建成了全球第一個自動移動電話系統(Mobile Telephony A),拉開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的序幕,至今已經有54年。
1987年11月18日,我國第一個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在廣東開通,“大哥大”躍入國人視野。現在,中國不僅建成了各種國際主流的2G、3G網絡,而且還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機客戶,成為名副其實的移動通信大國。
但大并不意味著強。“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對于信息技術來說更是如此。2G時代,由于GSM、CDMA兩大2G技術都由外國公司把持,中國電信企業就只能在信息產業核心標準的海洋中“裸泳”,有償使用外國標準。根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G建設階段,國內電信業繳納的專利費用高達千億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局長鄧壽鵬說,正是看到中國在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上的短板,國務院很早就會同科技部門大力推進基于自主創新的標準戰略,而作為3G國際標準之一的TD-SCDMA就是重要成果。中國希望,TD-SCDMA能夠改變中國通信標準短缺的困局,能夠使中國在4G標準的海洋里暢快“自由泳”。
“獨樹一幟”的艱辛
由于早期TD-SCDMA產業鏈并不成熟,關于要不要發展3G、由誰來發展3G的論戰在我國持續了多年。直至2009年,工信部才正式將TD-SCDMA交由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實力最強的中移動來建設運營,而聯通、電信則分別獲得相對成熟并且已在世界上有十年商用經驗的WCDMA和CDMA2000標準。
在中移動的強力推動與整合之下,TD-SCDMA產業陣營日益壯大、技術難題不斷攻克,目前TD-SCDMA網絡已覆蓋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在3G市場中的占有率達到43%,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預期。
TD-SCDMA不僅用于個人數據通訊,還廣泛應用于無線城市、物聯網、行業信息化等領域,改造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此,國際電信聯盟(ITU)副秘書長趙厚麟表示:“中移動TD-SCDMA創新發展速度舉世無雙。”
創新的背后是一路艱辛。“技術發展這么快,連我們自己都感到吃驚。有時候接到一個新任務,覺得壓力真是大,根本不可能在規定期限完成,但最后那么快就完成了,我們自己都覺得了不起。”中國移動保定分公司TD網絡優化中心主任溫新盼說。
除了人員高強度、超負荷工作之外,TD-SCDMA建網的資金成本也不小。長期以來,中移動采用以2G補3G的方式來彌補虧損。記者了解到,中國移動2009年因TD-SCDMA發生經營性虧損147億元,2010年虧損300億元,2011年虧損額預計還將繼續擴大。
標準的競爭最終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相比其他3G標準,TD-SCDMA毫無可供參考的商用經驗,遇到一切問題都必須依靠運營、系統、終端、芯片、儀表、軟件等產業鏈成員自力更生來解決。截至2011年7月底,TD各類終端達到630款,其中手機317款。
是標準“孤島”還是“高地”?
上世紀80年代,為了保護和發展本土產業,日本自主研發了2G技術PDC,一度風光無限,然而在3G技術上,日本卻轉投更加成熟、被廣泛應用的WCDMA,事實上放棄了PDC。隨著全球3G向4G升級,不少人開始擔心:“TD-SCDMA會遭遇與PDC一樣的結局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于TD-SCDMA下一代演進技術TD-LTE的實力。不得不承認,TD-LTE有獨特的技術優勢。據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介紹,傳統移動通信需要兩塊對稱的頻率傳送信息,TD-LTE能夠使用非對稱頻率,見縫插針地使用零散頻率,極大提高了頻率使用效率。同時,它還能對上下行傳輸通道進行靈活配比,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上下行流量不對稱的特點。這一特點,在全球頻率資源普遍短缺的今天,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