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綜觀當前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有以下幾類重要的機遇:原材料降價,大量新增的原材料產能開始發揮效益,《可再生能源法》、《建筑節能條例》等再生能源法規已開始實施,太陽能光電技術等取得了突破,太陽能熱利用漸入佳境。凡此種種,為太陽能產業在中國的大規模發展鋪平了道路,太陽能利用的遠景十分廣闊。現在是擇機加快發展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時候了。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普遍萎縮。因此,當前中國應對危機的重點,在于通過各項措施,擴大內需和擴大投資。怎樣才能有效地擴大內需和投資?哪些產業或項目能夠納入政策扶持范圍?我認為,關鍵看是否具備四個可持續性: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技術創新的可持續性。以這四個“可持續性”來衡量,擴大對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太陽能產業的投資、設法拉動太陽能應用產品的內需市場,是最值得我們給予特殊政策加以扶持的領域之一。
扶持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有利于轉危為機
太陽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優質的能源,太陽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日趨緊張的傳統能源,緩解甚至化解日趨嚴重的能源危機和氣候危機;它還擁有很長的產業鏈,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同時它可以成為民眾喜見樂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我們倘若抓住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大力扶持,就有利于化危機為轉機,不僅使這個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而且能帶動相關產業一起發展。
美國政府今年推出的新能源優先政策,很值得關注。美國擁有的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能科技也起步較早,但過去若干年,由于種種原因它的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落在了德、日等國后面。奧巴馬總統就任伊始,即把優先發展新能源列為新政之首,邀請專家參與制訂了宏大的扶持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的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政策和行政手段,全面推廣屋頂太陽能發電計劃,鼓勵各地建設大型的荒漠、灘涂光伏電站,發展以太陽能電網補給燃料的復合式動力汽車來取代常規燃油汽車,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發電和運輸中的使用比例。美國的目標是,到2050年采用光伏技術為全國提供69%的電力和35%的總能量(包括交通工具耗能在內),同時使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62%。這一計劃可為緩解能源與環境危機作出貢獻,還可直接創造大量新的“綠色崗位”,預計總量為500萬個。
若參照美國,中國綠色發電量可占全國總用電量一半
中國與美國都是世界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太陽能資源絲毫不亞于美國。中國若參照美國的做法,也完全可能在未來半個世紀中,把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在現有基礎上大大提高,使綠色發電量達到4.6萬億度以上,預計可占全國總用電量的一半。
綜觀當前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有以下幾類重要的機遇:原材料降價,光伏電池及其組件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大量新增的原材料產能開始發揮效益,制約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的“瓶頸”有了突破性的松動;《可再生能源法》、《建筑節能條例》等再生能源法規已開始實施,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正在匯編出臺;大型光伏電站建設、薄膜發電、聚光電站、壓縮儲能等太陽能光電技術,以及光電建筑材料、光電建筑構件創新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太陽能熱利用漸入佳境,尤其太陽能熱水器無論在生產與應用方面,都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凡此種種,為太陽能產業在中國的大規模發展鋪平了道路,太陽能利用的遠景十分廣闊。
擇機加快發展太陽能產業,關鍵要展開幾項有力行動
現在是擇機加快發展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時候了。關鍵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有力的行動:
——結合既有建筑改造,實施“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積極推行“千萬戶屋頂發電計劃”。利用建筑物屋頂進行太陽能光伏發電,一可節省大量土地;二可提高屋頂降溫、隔熱、通風性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第三個好處是將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緊密結合在一起,可減少電力長距離輸送引發的損耗。有專家計算,如果將目前國內滿足條件的建筑物都安裝上光伏設備,所有的發電量將超過80GW,相當于10個三峽水電站;而到2020年,把新建建筑物的屋頂大量利用發電,則可達到25個三峽水電站。
——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甘肅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已進入沖刺期,緊隨其后的有一系列地方及中央更大的光伏發電投資規劃,如云南、青海等省都有大手筆的并網光伏電站建設項目。
——結合牧民定居工程和“戶戶通電”工程,大力推廣農居太陽能光伏產品。近年來,國家啟動了“牧民定居工程”,準備以5年時間,力爭完成西部省區52萬戶(160萬人口)游牧民的定居村莊和農房建設。結合這一工程,推廣農居太陽能光伏、光熱和其他太陽能產品,促進消費恰逢其時。
“戶戶通電”工程是太陽能光伏產品另一個大有作為的領域。國電公司“十一五”規劃中寫明,計劃投資236億元,解決“老少邊窮”地區120萬農戶的用電。這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估計實際投資將達500億元,也就是要為每戶農民投資2萬到4萬元。這些錢幾乎能給每戶農民安裝一套實用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系統。這樣“就地”生產綠色能源,不但可為農民節省電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國家電網建設壓力。
——啟動“太陽城”計劃。城市作為人類創造的最為復雜的物體,應當是節能減排潛力最大、效果最明顯的場所。不失時機地啟動綜合性的“太陽城”計劃,由國家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將會有力地促進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與產品應用的快速成長,從而從根本上走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90%以上用于出口的困境。與此同時,可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以城市為單元來進行碳排放權的交易,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這也有助于在中國大力推進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使中國一舉成為太陽能等清潔新能源利用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