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霏雯/文) 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提升用戶體驗已經成為運營商的首要任務之一,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和移動寬帶的廣泛應用,持續推動著移動數據流量的高速增長。愛立信預測,未來5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不包含Wifi,M2M流量)的增長將超過10倍,移動網絡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滿足移動寬帶及流量快速增長的需求,智能立體網(HeterogeneousNetwork)應運而生,其目標就是不斷提升移動網絡容量及覆蓋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體驗需求。
三大方面提升網絡容量及覆蓋
愛立信認為智能立體網對于移動網絡容量及覆蓋的提升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采用更先進的天線技術,擴展更多的無線頻率及無線網絡演進(如部署3G/HSPA/LTE)等來提升宏基站的容量;通過增加宏基站的部署數量和密度來提升無線網絡容量和覆蓋;在熱點區域部署大量的低成本、低功耗的小蜂窩(Smallcell)來增強無線網絡的容量及覆蓋。小蜂窩范疇主要包括微蜂窩(Microcells),微微蜂窩(Picocells),家庭蜂窩(Femeto),無線拉遠模塊(RRU)以及Wi-Fi 接入點等低成本、低功耗無線接入設備
對移動回傳網絡提出挑戰
在智能立體網環境下,據愛立信預測,無線接入點(基站)的部署數量相比當前基站數量可能會是10倍乃至更多,并且小蜂窩的分布也很不均勻,由此對移動回傳網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需求:
更靈活,即多種回傳技術,包括以太網、DSL、無源光網絡(PON)、傳送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TP)等,采用多種傳輸介質(銅線、光纖、微波等)及多種拓撲結構(環形、星形、樹形、鏈型等);
低成本,小蜂窩的移動回傳網絡應盡可能采用低成本網絡技術,如層二的以太網,DSL,無源光網絡(PON)技術或層一光傳輸技術等,以避免因回傳網絡總擁有成本(TCO)過高而抵消小蜂窩低成本建網的初衷;
快速部署,對于小蜂窩的回傳,在滿足回傳帶寬等需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或共享現有網絡資源(尤其是線纜及設備),避免新建回傳網絡,實現小蜂窩的快速部署,同時降低整體網絡成本。
在智能立體網環境下,移動網絡及其移動回傳網絡將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在部署智能立體網,特別是其中的小蜂窩網絡時,愛立信建議一定要將移動網絡和其移動回傳網絡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從而實現全網部署效率及總擁有成本的最優化。
多種靈活的回傳技術可用于實現小蜂窩的回傳,如微波可用于在沒有線纜資源或難以鋪設線纜的場景下對于室外小蜂窩的回傳;而銅線VDSL2或FTTx光纖+以太網CAT5/6技術非常適合于室內小蜂窩的回傳等等。可以看出,現有的固網寬帶技術可充分應用于小蜂窩的移動回傳,利用現有的固網資源可以實現固網寬帶及小蜂窩的綜合接入及回傳。
固移融合的城域網
愛立信認為智能立體網發展下,尤其是未來LTE和小蜂窩的規模部署,將對移動回傳網絡,乃至固網寬帶網絡產生重大影響,將進一步推動固網和移動網絡的融合(FMC)演進。因此,愛立信建議一個固移融合統一承載的城域網絡可滿足固網和移動業務綜合承載的需求,同時可實現全網的總擁有成本優化。
對于城域接入和匯聚層,愛立信認為靈活、簡單及較低的總擁有成本是關鍵要求。如對于2G/3G/LTE宏基站的移動回傳或大客戶專線/VPN業務等,建議采用可基于環形拓撲結構的層二技術,如傳送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TP)或電信級以太網方案。這樣就可在具有較低網絡總擁有成本的情況下,實現回傳網絡的高可靠性;對于小蜂窩及固網寬帶的回傳和接入,可采用基于樹形/星形的拓撲結構的DSL,以太網,無源光網絡等層二技術,實現接入及匯聚網絡的靈活、簡單和低成本。對于城域核心層網絡,愛立信認為智能及高性能/帶寬是關鍵要求,因此建議采用統一的具備層三路由能力的網絡實現固網和和移動業務的綜合承載和處理,這樣可滿足LTE網絡演進及固網業務的智能路由轉發需求,同時可降低城域固移融合(FMC)核心層的總擁有成本。另外,對于城域核心層網絡,隨著固網及移動流量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可引入WDM/OTN光網絡技術,實現對核心層網絡的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