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轉職熱,畢業潮又快來臨,各大企業積極向新鮮人和轉職者招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天給年輕人三個建議,包括“勇敢踏出臺灣”、“把工作挑戰當學習”、“創業前可以先到國際企業磨練”。
農歷春節后第一場校園企業征才博覽會昨天在臺大登場,臺大邀請校友蔡明介擔任致詞人。他感嘆,新世代的工作機會和求職方式,與過去大為不同。
蔡明介說,他過去是“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學生時代就是埋首考托福準備出國留學;四十年后的現在,學生對未來非常茫然,即將畢業才在就業博覽會尋尋覓覓找工作。
他向在場求職的學弟妹建議,在全球化的時代,希望大家用年輕、熱忱、開放心胸面對未來的挑戰,不斷學習和開拓視野,也不要把自己自限于臺灣,這些基本態度是他四十年來從工程師到公司經理人,一路走來秉持的理念。
蔡明介說,在他的時代,好好找到工作是為求生存;現在環境比較好,沒這些壓力,過去幾年社會往內看,所以國際化視野反而比較小。
當他聽到臺大校長楊泮池說有實習計畫,立刻回應:“我們征求要去印度實習的。”
這是一個“瘋創業”的新世代,蔡明介指出,不只大陸阿里巴巴馬云上周來臺灣,提供臺灣年輕人百億元的創業基金,聯發科今年也將提供創業基金給年輕人。蔡明介說,新世代的各位既有創意、吸收新知很快,也勇于表現自己;不過,無論就業或創業,最終要在工作本身產生價值,不見得要追隨時尚,為創業而創業。
他強調,要記住,創業成功率低于十分之一,要去創業必須要戰戰兢兢;而產業界有很多像聯發科這樣具國際觀公司、提供具有國際觀平臺,讓大家可以大顯身手,先去這些國際型企業上班,可以先了解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在哪里,創業成功率會比較高。
無論就業或創業,蔡明介認為,一定要想辦法“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像他在科技業奮戰四十年,動力來自學生時代就抱持“改變社會”的理想,把工作的挑戰當作學習,不斷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