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和德國的“工業4.0”概念在火爆的漢諾威CeBIT展上繼續發酵。《中國電子報》記者現場采訪了微軟、SAP、IBM、趨勢科技、蒂森克虜伯等5家全球著名ICT和制造領域的巨頭,他們憧憬著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時代,暢想著即將發生的ICT技術革命。下面是《中國電子報》記者從德國漢諾威發回的現場報道,精彩觀點與讀者分享。
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賀樂賦:數字技術正“更有機的”與傳統產業結合
在就任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之前賀樂賦是微軟德國公司的總經理,所以3月15日晚上到了德國參加cebit2015開幕式剛結束,他就被很多老朋友纏住了。因為“特殊”中德的背景,他對中德合作以及工業4.0的未來發展有很多獨到的觀點。
他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眼下是傳統工業與信息產業結合帶來產業升級革命性飛躍的一個關鍵節點,我們正在經歷的“數據經濟”時代云是其中關鍵的基礎設施,為了更好地參與中國數據經濟建設,微軟將招募1000家云服務合作伙伴,今年6月前將首先完成500家。
賀樂賦透露自己已經參加過大概15屆CeBIT,但依然感覺今年這一次非常特別,因為它的焦點是數字的技術不僅僅是幫助商業、幫助企業,而是數字技術怎么樣“更有機的”與傳統的行業結合起來。
“雖然我們過去一直在討論數字化的信息,但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的制造型企業不僅僅是去生產產品,簡單的去銷售產品,保險公司也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銷售他們的保險產品,而是真正的將他們的產業有機的結合數字技術。這兩者的有機的結合在德國叫工業4.0,在中國叫‘互聯網+’,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網的新的數據經濟時代。”賀樂賦說。
萬物互聯的數據經濟對信息技術提出了幾個關鍵挑戰,一個如何用更低成本提供大規模處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如何更高效地將數據視覺化、可視化。三是如何讓機器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讓數據能夠為客戶帶來定制化和個性化的服務,獲得價值。而微軟的策略將會圍繞云服務、機器學習和大數據這三個維度進行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
SAP CEO孟鼎銘:繼續加大在工業4.0領域與中國合作
在CeBIT 2015上,《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SAP CEO孟鼎銘(Bill McDermott),采訪中孟鼎銘表示:希望5年后,SAP中國的銷售排名全球海外市場銷售第一,目前SAP中國排在前五名。他同時透露,SAP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合作,尤其是在工業4.0領域。幾年前SAP宣布在中國投資20億美金,現在已經完成,而且效果不錯。
CeBIT 2015展開幕的當天早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的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SAP的聯合展示的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裝備預防性維護系統,它整合了沈陽自動化所WIA-FA工業無線網絡通信技術、SAP基于HANA的設備預防性維護軟件以及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進入普惠時代的ICT需要完整的生態鏈
3月16日,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在展區會見了前來參加CeBIT 2015的20多位中國企業家,在會談中陳黎明表示:“中國ICT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改變將像電力的普及一樣惠及每個人,而現在我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差距。”
陳黎明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及了自己所曾在的能源行業,觸類旁通來看,他認為今天的ICT行業發展正經歷著與30年多年前電力行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一樣,未來它一定走向普惠時代,能夠真正帶來萬眾進行數據創新的“數字經濟”時代。而ICT進入普惠時代,需要完整的生態鏈,每一類企業在其中扮演所專注的角色,IBM也是其中一份子。
他坦言,雖然中國互聯網人群數量龐大,但是依舊還有非常龐大的非觸網人群,同時,中國的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普及率以及國內企業通過云計算開展業務的數字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幾,距離發達國家60%-70%還有差距,都意味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趨勢科技CTO Raimund Genes:工業4.0對安全而言意味著更長的鏈條
趨勢科技CTO Raimund Genes在CeBIT 2015上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4.0對信息安全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戰,它意味著更長的鏈條,更多維度的元素融入,不僅僅是要保護持續運行的線上系統,還要保護沒有連線的網外系統。與此同時,做安全的思路也和過去大不一樣。過去做安全是“抓壞人”的思路,工業4.0的做法是“不讓壞人”進入,一個被動,一個更主動。
他同時透露,趨勢科技目前正在與西門子一起聯合針對工業4.0進行更多關于安全領域上的深度合作,并在下個月舉行的工業博覽會上展出針對工業領域的信息安全方案。
蒂森克虜伯Luis Ramos:借助云加速電梯制造進入服務化時代
德國的蒂森克虜伯公司是全球著名的電梯制造企業,在全球運營者120萬臺電梯,目前這家公司的收入50%來自電梯制造,50%來自運維服務。在制造業服務化和智能制造領域有很多經驗值得中國制造企業學習。
蒂森克虜伯的傳播負責人Luis Ramos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的家采訪時透露,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地從制造邁向服務時代,很關鍵的原因是用了云。
Luis Ramos坦言,自從電梯從19世紀誕生以來技術就沒有發生太多顛覆性的革命,但事實上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城市除了從橫向擴張,同樣需要加速縱向拓展,電梯的效率提升是加速城市縱向化拓展的關鍵工具和技術之一。
對于電梯制造業來說,如何從制造變成制造+服務是非常重要的演變方向,要想真正能夠提供更好的更精準的運維服務,需要了解每一個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感知其運行狀態,來預判哪些電梯有可能要出現狀況,要提前更換零部件,防患于未然。運維120萬部電梯,需要將現場數據、實時數據、零部件生命周期數據等全方位整合起來,來進行預判和維護,而最后的方式是將這些龐大的數據架構在全球化的云服務上。
目前他們已經在著眼于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新電梯技術研發,蒂森克虜伯正在磁懸浮電梯有可能將顛覆原有的電梯軌跡,帶來整個行業的巨大變革。